北京的冬天丝毫阻挡不住运动爱好者的脚步。每天下午2点,武夷花园小区北侧绿地羽毛球场总有几场激烈酣畅的“羽毛球赛”。单打、双打,男女混上,只要你拿着球拍来。

武夷花园小区北侧绿地羽毛球场人气旺

家住武夷花园的李童是羽毛球“发烧友”,“手痒痒”的时候都要到楼下的球场挥几拍。常常在一起打球的哥们甚至把“家具”搬到了这里,挂衣服的,放热水的,布置得井井有条,俨然成了“会客厅”。

“早在2005年,我们小区就自发成立了羽毛球俱乐部,现在活跃着125人,上到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十几岁的孩子,还包括一位来自尼泊尔的外籍友人,这就是我们的主阵地。”李童指着球场说。

铁打的“球员”,流水的环境。他们打球的这个球场经历了三次改造翻新,最近一次10天前刚刚验收。

武夷花园北侧近8万平方米绿地是减河公园的一部分,2005年由西向东延伸依次建设了篮球场、排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经过一步步升级改造逐渐发展成为服务武夷花园牡丹园、紫荆园、月季园、京贸家园、水恋晶城、加华印象等多个小区的文体运动场地。

2005年,球友们在原有地砖上自发划线,将排球场地变成了羽毛球场。“环境相当‘艰苦’,毕竟不是专业场地,一年得废一双鞋!”李童说。2017年减河公园升级改造,户外羽毛球场地也迎来了“第一改”,“重新硬化了地面,但场地还是开阔的,常常有轮滑、骑车的孩子穿行。”

今年夏天,李童牵头给市长信箱写了一封信,很快就有了回音。“球场地面开裂,中间有洼兜儿,雨季确实容易存水。”“接单”的贾雨龙一一清点居民反映的问题。“尽管如此,球场仍然人气不减,碰到积水了,大家伙儿就一早自发拿着推子去球场清水。”贾雨龙将这些关键点一一记在了本子上。

面对居民的强烈诉求,园林部门很快确定了施工时间并于今年11月底完工。新球场地面加高了25厘米,四周做了排水地漏,周围拦上防护网,地面铺上了专业的羽毛球地胶,所有问题一一破解。

“我们从2020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三届友谊赛,这回我们也可以邀请兄弟社区来我们武夷花园的‘主场了’”。李童高兴地说。

采访时,记者在一旁看了一会儿,球友们不亚于职业“选手”,跳杀、网前小球、平抽、快挡……相当热火。

“爱运动的人,离不开这个,每天都要畅快地来几拍子才过瘾。”话还没说完,老李手起拍落,来了一记“扣杀”,“界内球,得分!”场上笑语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