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作为城市形象的有效载体,推动着城市发展,提升着城市品牌和影响力。

飞盘

2022年九月,大运河上,激烈角逐的赛艇穿桥而过,来自清华、北大等院校校友赛艇队的队员们挥桨竞渡。这是在副中心首次举办的运河赛艇大师赛。赛事充分发挥京杭大运河北运河段的水域优势,首次设计双赛制,极具视觉冲击感的500米直道竞速赛和极具挑战的10公里折返追逐赛,为参赛者打造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赛艇盛会。

几年前,清华大学校友赛艇队的队员沙漠曾到访大运河,但彼时的大运河留给他的印象一般,“水不够清,还有点味道。”沙漠回忆道。这次他和队员们参加比赛,可谓故地重游。运河碧波荡漾,两岸绿树青翠,高楼林立,让他耳目一新,“大运河的景色很特别,有一种古今同辉的感觉。”

多河富水的城市副中心,历史上便因水而兴。区内19条河流汇聚,河道总长245.14公里,明清两代,已发展成京杭大运河北端的水陆都会。副中心正依托“多河富水”的优势条件,举办一系列精彩赛事,打造世界级的水上运动聚集地。

赛艇大师赛后,又一水上盛会——首届北京桨板公开赛在大运河开赛。赛事设男女公开组、男女青少年(18岁以下)组桨板200米直道竞速赛和2000米竞速赛项目,共200余人参赛。

西城区参赛选手傅新是桨板热爱者,虽是首次在城市副中心参赛,但他对大运河并不陌生。“去年我和朋友划着桨板从颐和园出发,沿水路一路而行,最终来到大运河,副中心优美的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滨水赛事的成功举办,为这座北方水城增添了更多体育元素,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建设。如今,城市副中心正以北运河、潮白河、凉水河为主脉,构建“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的水环境格局,着重打造岸绿景美的滨水岸线。通过岸线清理整治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还水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让水岸线既是防汛抗洪的重要防线,又承载了生活、生态、景观功能,滨河岸线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到2025年,城市副中心主要河道将形成约160公里连续贯通的生态滨水岸线,实现全域水系互联互通、滨水岸线便利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