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大运河,沿着这条黄金水路,一路走来,经过那些历史长河中兴衰治乱的朝代更替与变换、文明深潜处生生不息的发展与赓续,以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时代车轮下跌宕起伏的隐没与重生,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蓝图擘画在通州的土地上,就像大运河的水逶迤而去一样自然,又像运河岸边的绿意与万紫千红一样充满春天的气息。副中心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发展更富有合理性,使之更能为人所用,更有利于民生的改善。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现代文明的重大标志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应有的担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蓬勃生机植根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在历史的交汇处,扬帆起航,一年一个节点、一步一个脚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带动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展示全方位的示范影响力,谱写新的运河之歌。歌中所传颂的,不仅是副中心的故事,也是新理念的故事,更是中国故事……

不断增强的一体化

潮涌京津冀,逐梦新征程。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京津冀协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内在联系。21世纪京津冀不断增强的一体化,既是多元文化荟萃融合的结果,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发展令人充满期待。

城市副中心已经明确了核心区155平方公里、通州全域906平方公里、加上北三县腹地在内的辐射带动区域2164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完整的空间,有序且一体化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城市副中心始终牢记服务首都发展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持续提升对非首都功能的承载能力和对北三县的辐射带动作用。与北三县协同发展顶层设计不断深化,“四统一”机制收效明显。跨界交通持续优化,京秦高速、首都环线高速建成通车,平谷线、厂通路实现开工。跨区域产业协作不断深化,签约合作项目124个,意向投资额799亿元。毗邻边界景观带建设初显成效,交界累计造林面积达4万余亩。公共服务持续辐射延伸,453项高频便民事项和7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区域通办,13所学校组成联盟学校,16家定点医疗机构纳入京津冀异地就医普通门诊直接结算范围。

随着国务院批复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一体化将按下快进键。深入落实“四统一”要求,在规划管理、投资审批、财税分享等方面加快建立协同创新路径,推动产业和功能向北三县延伸布局。持续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平谷线、京唐城际铁路按期建成通车,厂通路、姚家园路东延等一批跨界道路抓紧推进。共抓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加快推动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启动建设。加强全方位协作,继续办好项目推介洽谈会,支持在京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北三县开发建设。统筹推进养老、医疗、教育等资源共享。做实与北三县一体化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强化双方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