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路口“微改造”保障行人出行安全、错时共享车位让群众停车更“从容”、慢行系统打通非机动车出行“断点”……为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缓解交通拥堵,近两年,城市副中心在交通组织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采取“一路一策”“一居一策”精准方案,推出“绿波带”、智慧数据平台等,找准堵点、科技赋能,有效提升了城市交通大环境治理能力。
新华大街东延线等多条副中心道路,已实现信号灯协调控制。(资料图)
“智慧交通”:红绿灯时长一天10个样
2018年,城市副中心启动了信号灯升级改造项目,同步建设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目前,全区906平方公里内除在建道路外,所有路口信号灯已全部实现联网控制,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信号灯全部实现了智能化控制。根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提供的测评报告显示,“智慧交通”系统运行后,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范围内平均车速提高15.6%,城市主干道通行时间缩短32.5%。
新华大街东延线,是连接京通快速路和运河商务区的一条东西向交通要道,长度8.3公里,近20个路口,周边居民区、办公楼宇、商场众多,早晚高峰时间,平均每小时通行车辆超过1000辆次,很容易发生拥堵。“智慧交通”系统上线后,技术人员按照“高峰提高通行效率,平峰降低停车次数,低峰缩短等待时间”的思路,根据全天不同时段的车流量数据,将一天划分为10个区间,每个区间采用不同的配时方案,比如同一个路口,可能午间的红灯时长是40秒,到了夜里就变成了20秒。
精细化管理交通后,新华大街东延线等多条城市副中心范围内的交通要道,已经实现了信号灯协调控制。在平峰段,以新华大街东延线为例,当双向车辆以45至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前进时,就能进入到“绿波带”,体验到“一路绿灯”的畅快感。“赶上绿灯,在新华大街开车可以一路不停。”司机吴师傅说。
不仅如此,城市副中心还在199处交通流量不大的路口,实现了信号灯配时自适应优化。也就是说,信号灯变得非常“聪明”,能够根据视频流量采集器得到的数据,随时调整信号灯配时,让副中心的交通微循环更加顺畅。
智能斑马线:发光地砖保安全
文明交通安全出行,是一个城市秩序的体现。智能斑马线的出现,不仅改善了交通安全情况,还让所有生活在“交通大动脉”旁的市民们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温情。今年,在潞苑五街试点安装了多元化智能斑马线,一到晚上,铺设在斑马线上的LED发光地砖会不断闪烁,提醒驾驶员注意遵守交通规则、礼让行人,从而增加对过街行人的安全保护。“小区北门人流量大,由于没有红绿灯,平时过斑马线真的很担心,现在一踏上斑马线,地上的警示灯亮起来十分醒目,司机也会主动减速让行,行人过马路非常踏实。”家住珠江国际城的李先生说。
区城市管理委道路交通附属设施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这种多元化智能斑马线主要安装在无信号灯控制的路口,由行人智能检测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发光地砖组成。当智能检测系统检测到行人过街,信号通过智能控制系统传输到发光地砖,发光地砖交替闪烁,提示过往车辆减速让行。
共享停车场:选址讲究解停车难题
开车出行,必定会面临停车问题。为有效缓解市民停车难,城市副中心试点错时错峰共享停车模式,车主可根据不同需求,自由选择日间段、夜间段、全天段3种错时停车收费方案。
在北苑高架桥下一处停车场,130个车位施划整齐,这就是新建的错时共享停车场。白天周边商户将车停在这里,傍晚开走,到了晚上周边居民停车,大家互不干扰,办理错时停车的市民每月交费400元,平摊到每天约13元,还没有挪车、剐蹭等风险,受到居民的欢迎。“这边紧邻地铁站、万达广场,停车资源非常紧张,有限的停车场不是价位太高,就是很难找到车位。之前来上班,停车经常靠运气,实在不行停路边,还有被贴条的风险。”万达广场商户工作人员杨晓波说,“现在办理了错时共享停车位,停车的烦恼彻底解决了。从这里走到万达也很方便,上下班再也不用为停车发愁了。”
在城市副中心,像这样规模不大却方便灵活的错时共享停车场共有77个,总计2899个共享车位。这些停车场的设计选址都十分讲究,大多紧邻地铁站、商圈、便民服务中心等地,周边车流量、人流量较大,错时共享停车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停车选择。目前,相关部门正结合居民停车需求和诉求,继续与属地街乡镇、机动车停车场经营企业共同协商,利用外部闲置用地、周边单位错时共享等方法,深度挖掘社区内及周边停车资源,加大错时共享停车宣传力度,切实解决市民停车难题。
此外,2020年以来,城市副中心以区域为单元开展改造工作,采取“一路一策”的方式织密织细城市道路慢行系统交通网络,推出永顺、梨园、文旅区三块慢行系统示范区,包含24条、27公里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文化味浓厚的城市慢行道路。“十一”前,城市副中心计划再添15条慢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