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熬的暑热终于画上了句号,今年的夏季步入尾声。回顾今年夏天,不少人发出了“好热啊”的感叹。今年夏天又热破纪录了吗?暑热的时间是不是拉长了?对此,记者采访了市气候中心的专家,回顾北京今年暑热的情况和特点。
一问
今年夏季热破纪录了吗?
今年以来,京城的高温日数的确偏多,但极端最高气温并不突出。根据市气候中心的统计,今年以来,本市最高气温为38℃,出现在7月18日。这个气温看似不低,但比起历史同期和去年同期还是稍显逊色。历史同期的极端最高气温曾达到41.9℃,出现在1999年7月24日;去年同期的极端最高气温为41.1℃,出现在2023年6月22日。
截至8月底,今年北京(以观象台为代表站)的高温日数累计达到18天,为200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4位,少于2023年、2017年和2018年;但今年的高温日数比常年同期(1991年至2020年平均值)还是偏多了7.5天,比近十年同期偏多2.8天,比近五年同期偏多2.4天。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北京高温天气偏多,主要是受到大尺度大气环流异常的直接影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今年6月至7月北京地区上空总体处于高压脊区,受到西风带暖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共同影响。
二问
今年暑热的时间是拉长了吗?
今年的最高气温虽然不及去年和历史同期,但不少人都觉得暑热的时间变长了。真的如此吗?
市气候中心表示,今年京城的首个高温日出现其实并不早。今年北京观象台首个高温日出现在6月9日,最高气温达到35.4℃,比近五年首个高温日平均出现时间偏晚了8天,比近三年平均出现时间也偏晚了5天。
但是,今年夏季最后一个高温日结束偏晚,出现在8月22日,当天观象台最高气温达到35.4℃,为近五年来最晚的高温日,较近五年平均出现时间偏晚了22天。
回顾今年夏季,北京的气温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今年夏季(6月1日至8月31日),北京平均最高气温为32.5℃,为1961年以来第3位,仅低于2023年同期的33.6℃和2000年同期的32.6℃,比常年同期偏高1.4℃,比近十年同期偏高0.7℃。今年夏季北京平均最低气温为22.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4位,比常年同期偏高0.8℃,比近十年同期偏高0.5℃。
“这说明白天和夜间气温均偏高,所以总体来说,人们会感觉夏季偏热。”市气候中心相关人员表示。
三问
北京夏季太热是否受全球变暖影响?
我们常说全球变暖,那是否与北京的暑热也有关系?
根据《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气候系统变暖趋势在持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增多、增强的趋势,持续时间更长,我国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其气候系统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导致我国高温天气的特点发生了变化,如高温天气的首发日期提前、发生频次增加、累计日数增多、影响范围变广、综合强度增强等,这些变化都意味着未来我国,包括北京在内,可能会经历更多的极端高温事件。
四问
北京今后会一年比一年热吗?
市气候中心回应:从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来看,全球气候呈持续变暖趋势,北京夏季的平均气温有可能逐渐升高。但从历史观测气温的逐年变化可以看出,气温的年际间变化较大。
气温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全球气候系统的内部变化(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等)、温室气体排放、城市热岛效应等。因此不能简单地说北京夏季气温会一年比一年热,而应该理解为在长期趋势中,高温天气可能会更频繁和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