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1月12日,瑞雪飘落,最美冬奥城——延庆,在北京冬奥会后第一个冬天,再次生动呈现了诗词中那番磅礴大气、如诗似画的梦幻场景。

延庆是个好地方!青山环抱、碧水绕城,三季有花、四时皆景,长城、世园、冬奥,是延庆三张最亮丽的“金名片”。近年来,延庆区始终坚持生态立区,紧抓世园会、冬奥会等系列重大发展机遇,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绘就一幅绿色发展、生态惠民的优美画卷,让“两山”幸福路越走越宽广,一座生态文明幸福最美冬奥城,正从美好的愿景变成美丽的实景。

坚守“一号指标”

守护好山好水好生态

新年伊始,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再访延庆区野鸭湖自然保护区,这对2021年来延度假的“神仙眷侣”变成“三口之家”再次旅居延庆。它们在芦苇中悠然漫步,或在半空中翩迁起舞,勾勒出一幅“鹤”喜新年的绝美画卷,成为延庆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的生动写照。

丹顶鹤对延庆的青睐,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的“广阔天地”。2021年,延庆率先在全市成立区级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并在2022年印发实施《北京市延庆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2022—2035年)》,让生态文明建设更加严格规范。截至2022年底,延庆区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地16处,占全区总面积39.05%;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占全市物种总数的75%,植物占全市物种总数的近60%,成为北京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之一。

多年来,延庆区始终把守好绿水青山作为头等大事,把生态环境作为全区“一号指标”,矢志不渝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北京冬奥会期间,延庆赛区PM2.5平均浓度仅为15微克/立方米,其中开、闭幕式当天延庆赛区PM2.5日均浓度为3微克/立方米和5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新低,“延庆蓝”为“绿色冬奥”铺就了清亮底色。2022年,延庆区聚焦裸地、扬尘等重点领域,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26微克/立方米,成为全市唯一连续两年进入“20+”的区。从“世园蓝”到“冬奥蓝”,再到如今的“持久蓝”,延庆以0.1微克为标准持续用力,用不断下降的数字换来了更多百姓抬头可见的湛蓝天空。

水清岸绿、沃野千里,延庆区在水土治理中不断尝试、不断前进。近年来,延庆以河长制为抓手,开展河道治理、水生态湿地、水系连通、清洁小流域等工程,协同做好官厅水库、白河堡水库、密云水库流域水源保护,7个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考核标准,2021年度河长制工作获全市唯一国务院通报表扬。2022年,被誉为“水质监督员”的国家二级、北京市一级保护植物北京水毛茛在妫河成簇生长,也是延庆区水环境治理成效的有力证明。

在秀美水土之上,延庆区继续大尺度植绿,2022年实现新一轮百万亩造林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1.8%,人均公园绿地达到45.5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7.7%,居生态涵养区第一。

数十年来的执着坚守,生态保护践行在延庆人的实际行动中,更流淌在延庆人的血液里。去年10月12日,“掀起历史的一角——延庆区生态文明实践展”在北京世园公园正式开展。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到一望无际的绿树繁茂,从筚路蓝缕白河引水到天蓝水碧的“燕山天池”,从美丽世园到冰雪冬奥,一系列影像资料、珍贵实物全景展示了延庆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守住好山好水好生态,也展现了全区干部群众实施生态文明战略的坚定信念。

如今,妫河两岸风景秀美,公园绿地星罗棋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连续三年优等级,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五年全市第一,首都环境建设管理考评连续七年全市第一,“一城山水半城园”的美好蓝图在延庆人一笔一划的描摹中、一步一个脚印的奋进里,变得愈加精彩。

助力“双奥之城”

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2022年,中国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北京以“双奥之城”新形象惊艳世界,最美冬奥城延庆也在纯洁冰雪的映衬下初露芳华。

2022年4月29日,延庆奥林匹克园区盛大开园,“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延庆奥林匹克园区”“高山滑雪北京延庆国家训练基地”正式挂牌,延庆进入“后冬奥”时代新起点,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走出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径。

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完整保留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景观元素,使游客能够打卡冬奥文化遗产,开启沉浸式体验。2022年11月25日,园区首个雪季正式开板,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的回村雪道、海陀“碗”、速降赛道及大众体验区相继开放,曾经冬奥健儿雪上逐梦的赛道,成为不少滑雪“发烧友”的打卡胜地,大家踏上雪板、驰骋雪道,尽情体验冬奥“同款”带来的速度与激情,感受延庆的冰雪魅力。

用好冬奥遗产,是市委市政府交给延庆区的重大任务,更是延庆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强大引擎。延庆区持续推动冬奥可持续发展和场馆的可持续利用工作,编制《北京市延庆区建设“国际滑雪度假旅游胜地”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以滑雪场地设施提升和举办高端品牌赛事活动为核心,高标准建设“国际滑雪度假旅游胜地”,将延庆奥林匹克园区打造成为冰雪产业新的增长极。

一年来,延庆区积极融入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大局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布局,当好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的组织者、引领者。围绕场馆可持续利用,打造“冰雪+体育”特色模式,与国际雪车联合会签署五年合作备忘录,为举办高端赛事打下良好基础。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落户延庆,依托首都体育学院的教学资源和优势,释放冬奥人文遗产的持久效益。成功获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中关村(延庆)体育科技前沿技术创新中心累计吸引368家冰雪体育科技企业入驻,囊括了体育装备、赛事运营、场馆建设等多种业态,冰雪运动产业链不断延伸。

如今,在冬奥IP的带动下,延庆区丰富的冰雪“冷资源”迅速升温,成为助推地区发展的“热经济”。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梦起源滑冰场等专业场地成为延庆冰雪项目人才摇篮,万科石京龙滑雪场和八达岭滑雪场两家老牌雪场也借助冰雪热潮实现新跨越,世园公园、世葡园、妫河冰场成为冰雪旅游热门景点,戏冰雪、享私汤、品暖锅、赏冰灯、乐采摘、微度假近60项文旅活动,为游客来延庆享受冰雪之旅提供了更多选择。

未来,延庆区将传承发扬北京冬奥精神,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为牵引,联动运用长城、世园、冬奥三张“金名片”,做好遗产利用后半篇文章,争取更多世界级、国家级赛事落地,丰富户外运动、山地赛事等休闲娱乐项目,加快建设海陀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休闲度假商务区。同时,通过“旅游+”持续加强业态对接联动,促进冰雪运动与文旅、休闲、体育等资源深度融合,以更多消费热点推动消费热潮,实现全域、全时、全民、全业的旅游大发展,让“冰天雪地”真正成为推动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金山银山”。

打造“延庆样板”

建设绿色发展聚宝盆

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区,近年来,延庆紧抓世园、冬奥筹办举办机遇,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并重,“1+4+1”绿色高精尖产业发展要素加快集聚,逐渐走上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生态富民的绿色发展之路。

2022年6月8日,航天时代飞鸿技术有限公司签约落地,标志着无人机装备产业基地正式落户延庆,实现延庆区高新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全市首个森林防火无人机智能应用场景实验基地在延庆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延庆区聚焦无人机产业发展需求,加快优质资源整合,形成具有一定经济规模、产业链完整、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的无人机产业体系,推动产业从研发生产到实际应用的缩影。

一年来,延庆区立足京西北科技创新特色发展区和“三城一区”成果转化承载地,围绕无人机、体育科技、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园艺科技重点培育产业,推动产业要素集聚,助力“两区”建设。2022年全年新注册企业3109家,无人机、体育科技、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园艺科技特色企业入驻202家,园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9家,同比增长17.4%,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初具规模。

作为农业大区,加快农业提质增效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一直是延庆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举措。2019年,延庆区正式发布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妫水农耕”,“土特产”在品牌光环的加持下成为市场“爆款”。而作为其中的代表,“脆八棱”海棠一经亮相就受到市场“热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品“妫水农耕”原乡味道,住延庆精品民宿,也逐渐成为延庆区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的新亮点。目前,全区基本形成以“冬奥人家”“世园人家”“长城人家”“山水人家”四大板块为支撑的“延庆人家”民宿品牌,共有精品民宿品牌280余家,民宿小院近600个,床位近6000张。

延庆区在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文明建设并驾齐驱。聚焦全国文明城区创建,除了着眼城市面貌的“面子”,延庆区的“绣花功夫”已经深入到了城市“里子”。2022年,延庆区集中攻坚解决“30+”重难点问题,共完成32条背街小巷治理,打通城市“毛细血管”。同时,集中精力清理村居架空线、飞线2万余处,让居民身边的天际线更加清朗有序。多年来,延庆区始终坚持“创城为民、创城惠民”的工作理念,通过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推动人居环境更干净、社会治理更加精细、文明素养显著提升,让百姓实实在在体会到创城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延庆是属于未来的”殷切嘱托犹在耳畔,如同催人奋进的号角,激发前进的动力。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延庆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幸福最美冬奥城,奋力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