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为八达岭长城披上黛青色薄纱时,舞台穹顶骤然倾泻而下的金色光柱,将巍峨城墙切割成明暗交织的几何画卷。那些被光束照亮的城砖泛着古玉般的温润光泽,未被触及的砖缝则沉淀为墨色阴影,仿佛千年时光在光影中层层叠印。

自2003年起就担任俄罗斯国家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的弗拉基米尔·斯皮瓦科夫,带领乐团来到长城,一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为音乐会拉开序幕。音乐会的前段,充满浓郁俄罗斯风味的曲目接连上演,柴可夫斯基作品《睡美人》《胡桃夹子》《天鹅湖》的选段接连上演,在乐团的演绎下充满抒情性与戏剧性。随后,俄罗斯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阿列克谢·涅克柳多夫与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奥丽加·佩雷蒂亚特科先后登台,两人合作一首脍炙人口的《茶花女》选段《饮酒歌》掀起整场高潮。

整场音乐会的高光时刻,无疑是著名中国钢琴艺术家殷承宗登台,奏响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二与第四乐章。作为钢琴协奏曲《黄河》的主创和首演者,殷承宗无数次演绎这部作品,也曾将这部作品推向世界,但在长城演出,还是第一次。俄罗斯国家爱乐乐团、中国钢琴艺术家殷承宗登台时,长城脚下已降下夜幕,远处山峦上的长城如龙蜿蜒。晚风中,年逾八旬的殷承宗依旧手速如飞,《黄河颂》乐章,他用钢琴诉说中华民族的坚韧与悲怆;《保卫黄河》乐章,澎湃激昂的旋律则如同千军万马席卷而来,气势磅礴。

男高音歌唱家阿列克谢·涅克柳多夫的男高音刺破夜空时。那声“Libiamo”如同一道烧红的箭簇,穿透金色音墙的瞬间,烽火台的轮廓灯次第亮起血红色光晕,仿佛被歌声唤醒的历史伤口。女高音歌唱家奥丽加·佩雷蒂亚特科的女高音升起时,千百盏冰蓝色地灯突然从城墙根亮起,月光般的银辉顺着砖缝漫延,将箭楼的阴影融化成流淌的星屑,与她喉间溢出的《摇篮曲》共同织就温柔的光网。

当《和平颂》的旋律漫过长城,所有乐器突然化作透明的星河。小提琴的泛音让光束泛起涟漪,定音鼓的震颤使地灯明灭如心跳,钢琴高音区的晶莹则让整面城墙变成缀满露珠的蛛网。观众席的荧光棒如被风吹动的萤火,顺着长城的走势蜿蜒成光带,与舞台上跃动的音符共振,将千年城砖浸染成琥珀色的时空琥珀。此刻砖缝里渗出的不再是历史的尘埃,而是被乐声溶解的星光,在中外艺术家的弓弦间凝成跨越国界的和平图腾。

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长城的垛口之间,那些浮动在夜空中的光影并未熄灭。它们是钢琴键上跃动的金芒,是琴弦震颤时抖落的银辉,更是长城砖缝里生长出的艺术新芽。这场在历史脊背上绽放的音乐会,让西洋乐器的金属光泽与长城青砖的朴拙肌理彼此咬合,使《黄河》的咆哮与《摇篮曲》的呢喃在城垛间完成了跨时空的和鸣。此刻的八达岭不再仅是岁月的见证者,更成为文化基因重组的实验室,让音乐的无界光芒,在千年城墙上熔铸出永不褪色的文明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