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延庆区四海镇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区的生态涵养乡镇,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创新推出“生态文明积分制”,发布“生态积分存折”,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生态环境改善、村民生态文明素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增强和绿色经济协同发展。
一是构建生态文明积分体系,激发多元保护活力。生态文明积分管理体系涵盖村民、在地企业两类主体。村民生态文明积分以村集体为实施主体,村民以户为单位参与,采取“正向积分+一票否决”双轨评价机制。正向积分包括保护自然生态、提升人居环境、倡导文明新风、发展绿色产业4类12项内容,如存在破坏生态环境的负面行为,则“一票否决”,取消当年积分资格。企业生态文明积分,以四海镇政府为实施主体,正向积分包括生态资产、生态经营、生态生活、生态公益和生态投向5类28项。根据积分排名,企业可优先被纳入“生态积分存折”消费场景。若企业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非法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用地等破坏生态行为,取消三年内积分资格。
二是设立生态文明积分资金,夯实持续发展基础。村集体统筹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作为生态文明积分资金,资金主要来源于村集体自主经营收入、村企合作在地企业分红和企业向村集体缴纳的“绿水青山使用费”等多元化渠道,将生态系统服务的受益方与保护方联系起来,形成“资源增值-集体创收-村民受益-生态提质”的可持续循环系统。
三是培育生态文明积分场景,激活绿色经济引擎。物质奖励方面。村民积分存入“生态积分存折”,1积分等于1元钱,村民持“生态积分存折”在镇域内民宿、夜市、超市、景点等五类九个场景消费。企业通过“积分换场景”激励,积分排名靠前的企业优先纳入“生态积分存折”消费场景。通过一本“生态积分存折”,实现了村集体、企业和村民的联动,形成了“积分引流-消费增值-反哺生态”的生态价值闭环转化模式。精神激励方面。根据积分排名,以村为单位,每年按总户数的5%授予“生态文明户”称号,通过授牌表彰、免费技能培训等方式强化荣誉激励。同时全镇每年评定10家“生态贡献标杆企业”,给予政府表彰、展会推介、新闻宣传等奖励。
延庆区四海镇的探索不仅破解了生态保护“政府热、群众冷”的困局,更通过量化村民垃圾分类、植树护绿的环保行为,联动超市、民宿、景区等多元消费场景,解锁了生态治理“难度量、难交易”的瓶颈,赋予生态贡献市场价值,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受益者”,进而成为“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