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点,井庄镇柳沟村的豆腐坊里,石磨转动间豆香四溢。50岁的王霞将泡发的黄豆舀进磨眼,乳白的豆汁潺潺流出:“二十年前,村里只有三家做火盆锅豆腐宴,现在光豆腐菜品就有48种。”接待服务中心,新鲜出炉的豆腐拿铁,咖啡醇香与豆香交织,为古村的晨曦增添一抹新潮气息。

日头渐升,井庄镇31个村庄各展生机。窑湾村非遗工坊内,金丝在釉彩中流转,41岁的村民李文娜屏息凝神,用镊子将金丝勾勒成牡丹纹样:“以前守着几亩地,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跟着专家学掐丝珐琅,也多一门技能傍身!”箭杆岭村“星猎南山”营地,主理人修涛在工坊进行了制箭工艺的讲授。三司村60后“乡村主理人”曹一勇正擦拭展柜里的老物件,这位从事建筑设计30多年并屡获国家级奖项的“老兵”,一头扎进乡村,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他不仅结合三司村独特的长城文化资源,将自家民宿打造成长城文化主题民宿,更牵头成立了长城志愿服务公益组织:“我想让更多人知道,长城不只是历史遗迹,更是活着的文化。”镇商会办公室内,井庄镇商会秘书长司欣然的视频通话声不断,这位扎根家乡10年的创业者,正与旅行社负责人敲定新线路:“我们新推的‘柳沟古城非遗研学’套餐,让游客深度感受柳沟的古城魅力和文化厚度!”

这些鲜活场景正是井庄镇在北京市“百千工程”引领下,乡村振兴实践的生动缩影。

百千启新程井庄谋新篇

2023年,对于井庄镇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启动“百千工程”,旨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高质量打造首都乡村振兴样板。井庄镇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生态基础,作为延庆区唯一、北京市首批,成功入选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创建名录。

消息传来,全镇上下群情振奋。镇党委、政府迅速响应,在全市率先制定《北京市“百千工程”延庆区“醉美井庄”示范片区创建规划方案》。以“一轴两组团多节点”为空间布局,擘画出井庄镇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一轴”即井庄乡村振兴示范发展轴,串联核心示范村,贯通南北文旅节点;“两组团”分别为乡宴柳沟美食组团和生态窑湾度假组团,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多节点”则立足各村资源禀赋,打造差异化的乡村文旅体验。

党建引领强根基人才汇聚添活力

在推进“百千工程”的过程中,井庄镇以窑湾村和柳沟村两个示范村为引领,带动周边7个提升村,构建起“2+7”组团式发展格局。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重要会议精神,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出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

为提升干部能力素质,井庄镇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红色“1+1”共建活动。建立起“村干部+高校教师+学生”的双向培养体系,邀请高校专家为村干部授课,传授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思路,又选派村干部到高校学习交流,开阔视野。

通过人才引育,井庄镇积极寻访在外创业的青年优秀人才,通过政策扶持、吸引30余人返乡投身家乡建设。这些返乡青年带来了新思想、新技术和新资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各村先后建立村级后备人才库,动态关注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目前已储备69名村级后备人才。

招商引才工作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优惠政策,招引300余家企业落户并吸引深山集市、海底捞、中国邮政文创等30余家商户陆续入驻。人才集聚效应逐步显现,37名本土青年返乡创业,120名新农人扎根乡村,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2个示范村现有城镇劳动力360人,21人登记失业。7个提升村现有城镇劳动力629人,就业率达97%,全镇就业率达94%,31个行政村均成为充分就业村。

产业融合促发展特色经济绽芳华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井庄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柳沟村以火盆锅豆腐宴为基础,不断创新菜品,开发出海鲜豆腐锅、荔枝豆腐、豆腐拿铁等数十种特色豆腐菜品。“我们专门请了大饭店的专业厨师来指导创新,”井庄镇商会秘书长司欣然满脸自豪,“现在连外国游客都来打卡,直竖着大拇指说‘ChineseTofu,Amazing!’”同时,积极拓展产业链,建设豆腐工坊,推出豆腐制作深度体验项目,让游客亲身感受豆腐的制作过程。引入“乡村奥莱”全国首店新业态,打造“泛柳沟”美食集聚区,完善产业链条和利益分红分配方式。如今的柳沟村,不仅是美食的天堂,更成为集美食体验、购物休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窑湾村依托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全力打造生态度假旅游胜地。“1+4”产业集群建设稳步推进,乡村音乐公社、接待服务中心、创客空间等项目拔地而起,与“山中、水旁、田间、林下”四座舞台相互映衬,共同点亮户外音乐IP。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与北京工艺美术学会组建“乡土文化专家工作站”,已组织培训80余场,参与人次达2000余人,7名村民成为北京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村民张大姐捧着自己制作的掐丝珐琅摆件感慨:“以前总觉得这些老手艺要失传了,现在不仅能挣钱,还能让孙子辈接着学!”

三司村以“3个建筑+2项活动+1条线路”活化长城文化,打造长城实景体验乡村。长城书屋、柏木熏肉非遗传习基地、长城类生活博物馆,让游客沉浸式感受长城文化的魅力;“原乡长城志愿服务队”“公益项目和长城主题乡村体验官”系列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参与;燕羽山观长城环形登山步道,成为徒步爱好者的热门选择。

星猎南山塞外风情湾的箭杆岭、孟家窑、莲花滩和曹碾四村依托万余亩山林资源,打造京郊最大的延南山野公园。箭杆岭村“星猎南山”阔野营地成为网红打卡地,射箭、露营等项目深受游客喜爱,两年间村集体收入翻倍增长。村党支部书记王国丽指着规划图信心满满:“我们要把星猎南山塞外风情湾建成京郊最火的户外乐园!”

南老君堂村的葫芦产业、宝林寺村的夜市经济蓬勃发展,柳沟乡村奥莱、碓臼石康养小镇等新业态不断涌现。2024年,全镇共接待游客63.5万人次,收入达5350万元,农民人均劳动所得达到3.3万元。

环境整治提颜值美丽乡村入画来

“现在每天推门出来,就像走在花园中一样,环境比城里还好!”窑湾村李奶奶的感慨,道出了井庄镇环境整治带来的巨大变化。

井庄镇坚持规划先行,全面推进示范村风貌治理。完成凤城时光等40个景观节点风貌提升,对宝林寺自行车主题公园进行美化,改造提升果树园村中心广场及周边环境。1088户美丽庭院争奇斗艳,家家户户种上花草树木,庭院整洁美观,与村庄整体风貌相得益彰。

公共环境提升方面,井庄镇下足“绣花功夫”。高标准实施北西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泥泞小路变身“全国最美乡村公路”。建立“2+9”11个村环境提升机制,组织开展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累计整改侵街占道20余处、拆除私搭乱建82处、整治乱堆乱放920余处,完成干线道路23处风貌工程。柳沟主街近1公里飞线入地,多条街巷7公里飞线得到有效治理。

经验启示:凝聚合力共绘振兴蓝图

井庄镇在“百千工程”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针对发展中的难点问题,探索出“村集体+经营者”农村经营管理新模式、“政府+村集体+企业”现代化运营管理新模式等,以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秉持系统观念,“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推进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注重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合力,用好政策资源,撬动社会资本1.53亿元参与项目建设;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本土培育与外部引进相结合,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始终把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通过建立合作模式、开展以工代赈等方式,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从传统农业小镇到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井庄镇在“百千工程”的滋养下,实现了华丽蝶变。站在新的起点上,井庄镇将继续以"百千工程"为契机,深化文旅融合,提升发展品质,向着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标杆的目标奋勇前行,让“醉美井庄”的名片更加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