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妫河的晨雾漫过冠山书院的旧址,当明代州城的轮廓在现代楼宇间若隐若现,跨越千年的历史正悄然凝聚在舞蹈演绎之间。近日,作为“长城脚下艺动妫川”延庆区“非常6+1”群众文艺展演、汇演、巡演活动的精品之作,舞蹈《遂城都会妫水之城》在妫河文化专场中揭开面纱。这6分钟的光影流转里,藏着的不仅是延庆城区的历史长卷,更是一群普通人借助舞台用热爱书写的文化传承故事——而这55人的演出团队,也是汇演中参与人数众多的节目之一。

在儒林街道文化活动室的排练场地,往日走街串巷、穿梭在群众身边的社区干部已经化身舞蹈演员。他们中,有人刚处理完社区民生琐事,便带着工作笔记赶来排练;有人把舞蹈动作拆解成工作台账式的备忘录,在休息间隙反复揣摩……“对于我们这种从来没有接触过舞蹈的人来说,真是很大的挑战。但是一想到这节目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意义,就觉得浑身有劲儿,大家都在克服困难。”儒林街道平安办副主任王来永说。

从零开始的不只是肢体,更是对本土文化的重新认知。为精准呈现明代州城“遂城都会”的繁盛,他们跟着文化学者研读史料,在妫河岸边实景感受“夏与阳”的古老传说;为了让每一个手势都传递文脉温度,大家实地走访冠山书院,也就是延庆区第一小学的前身,寻找创作灵感。自7月初起,一个多月来的紧密排练,工作的繁忙仿佛被妫水文化的温润悄然抚平,文化润人的力量在一次次转身、一遍遍走位中自然流淌。

舞台的另一端,20名来自辖区家庭和区第一小学的孩子们正用情景剧的方式,描述着冠山书院的百年书香。他们或许还不懂“文脉传承”的深意,却会认真记住老师的话:“你们诵读的,是延庆街区的历史沿革。”排练间隙,孩子们会围着社区干部追问“古代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夏阳川是什么意思呀?”……不知不觉间,孩子们早就将家乡的故事熟记于心,将历史文化了然于胸。“我们就是想让孩子们用‘老街三字诀’的诵读,让沉睡的历史在舞台上‘活’起来。”儒林街道办事处主任刘建辉说。

演出当晚,当“延庆超级晚”的灯光点亮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夜空,身着明代服饰的演员们衣袖翻飞,瞬间将观众拉回“遂城都会”的市井繁华,社区干部们的身影与光影中的古城轮廓重叠,妫河波光、书院墨香、古城砖瓦在舞台上一一苏醒。他们的舞姿与孩子们的灵动身影交相辉映,从神话传说的空灵写意,到明代州城的市井繁华,再到妫水之城现代都市的活力脉动,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在舞蹈中徐徐铺展。

“作为本地人,看着家乡文化被搬上舞台,孩子还能参与其中,特别自豪!”儒林街道居民崔秀妮的感慨道出了观众心声。这场演出不仅收获了满堂喝彩,更让乡愁有了具象的表达。从5月创意构思纳入展演规划,到6月组建专班打磨汇演精品,再到后续计划走进展陈馆开展巡演,刘建辉带头深挖妫河文化、干部群众齐上阵,他们用最朴素的热爱完成了文化接力。

6分钟的演出或许短暂,但流淌其中的妫水文脉,已在更多人心中种下传承的种子。无论是永宁镇的《永宁火勺》、还是张山营镇的非遗《小车会》,在“延庆超级晚”的璀璨夜色里,干部群众、老人儿童……纷纷加入其中,让这场以群众为主导的文化盛宴成为独属于延庆人民的特色文化品牌,这群普通人正借此证明,当文化扎根生活、连接人心,便能成为跨越年龄的纽带,让乡愁有处安放,让传承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