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初秋的八达岭长城云雾缭绕,青砖黛瓦在微凉的空气中静静诉说着历史。参加全球发展倡议政策宣介研修班的33名学员,从20个国家远道而来,开启一场兼具历史厚度与现实意义的延庆参访之旅。
当天,学员们抵达八达岭长城景区后,一边聆听区长城管理处工作人员的讲解,一边用相机记录下雄关叠嶂的景致。清晨雨水浸润的青砖传来丝丝凉意,学员们仿佛触摸到历史的脉搏,不时就长城的保护与传承提问,在交流中感受世界文化遗产背后的中国智慧。紧接着,学员一行来到八达岭镇石峡村。石峡古堡客栈的农家饭菜香气扑鼻,餐桌上的黄芩茶、海棠干等农特产品,让学员们眼前一亮。
随后,村口小广场上,石峡村工作人员的介绍拉开了此次乡村参访的序幕。从“石光酿酒坊”的高粱酒香,到“石光咖啡馆”的文艺氛围,再到“乡情村史陈列室”里的老物件,学员们边走边看,不时驻足交流。
在非遗体验区,南苏丹中赤道州住建部部长拉杜(DavidMorbeAquilinoLadu)拿起红纸,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书法。他感慨地说:“通过这次亲身探索,我发现了许多奇妙的事物,长城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深刻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价值的传承与坚韧精神。深入乡村调研,我们发现当地不仅坚守着传统商品体系,更完整保留了承载民族文化的传统商业模式、民俗文化及习俗。对于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而言,这种文化传承显得尤为珍贵,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能来到这里我感到无比荣幸,希望未来还能常来访问。我要衷心感谢中国人民传承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正是这份瑰宝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参观。”
据了解,延庆之行是此次研修班实践课程的重要一环。石峡村从“义务守长城”到“民宿+产业”的转型故事,以及村企合作带动增收的实践,让学员们对“减贫”“绿色发展”等中国经验有了生动认知。
此次参访,不仅为学员们打开了观察中国的窗口,更搭建起中外交流的桥梁,让全球发展倡议的种子在实地探访中悄然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