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从下水道返上来的臭味儿直往屋里钻,堵得厉害的时候,我们整天都不敢开窗户!污水漫出来,得踩着砖头进出,家里有老人,真怕摔着。”在延庆镇胜利街村小尹街住了三十多年的李大妈提起下水道堵塞就眉头紧锁,她的烦恼也是小尹街160多户住户的共同心病。

这条分布在城中村肌理的小巷,最窄处仅1.5米,是延庆区有名的“最窄街巷”。街巷两侧斑驳的院墙挤着高低错落的平房,住在这里的多是像李大妈这样的老住户,还有不少外来务工的租户。由于建成年代久远,下水主管线管径细、老化严重,加上外来人口密集导致用水量激增,下水堵塞成了家常便饭。

“小尹街虽然窄,却是村民心里的‘主干道’,关系着村民的切身利益,我们没有退缩的理由,办法总比困难多!”胜利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利萍坚定地说。面对村民的急难愁盼,胜利街村委会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经与镇里请示后,小尹街下水主管线加粗提升改造工程很快提上日程。

然而,改造方案刚一深入推进,两大难题接踵而至:小尹街空间狭窄,大型机械无法进场;更棘手的是,地下纵横交错的防空洞遗迹如同“暗礁”,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施工安全与结构风险,常规施工路径被彻底封堵。经过多次现场勘察与施工方研讨,工程最终摒弃“大拆大建”的模式,确定采用“人力为主、微型设备为辅”的方式推进。

施工方案确定后,小尹街下水提升改造工程正式开工。与其他工地不同,施工现场没有大型挖掘机和渣土车的身影,只有几名工人推着半人高的微型冲击钻缓缓挪动。“巷子最窄处,两个人并排走都得侧身,施工原材料全靠人力三轮车往里拉。”施工队负责人杨野介绍。工程按“破路面—挖沟—更换管线—填埋—打新路面”的步骤稳步推进,新铺设的管道管径从原来的160毫米增加到300毫米,大大提升了排水能力。目前,改造工程已顺利完工,小尹街下水堵塞问题彻底解决。

“以前一堵就闹心,现在总算踏实了!”看着家门口铺设一新的路面,李大妈由衷感慨。如今的小尹街,下水道通了,流走的是污水与烦恼,留下的是基层干部为民服务的足迹。这条“最窄街巷”的下水道改造,没有恢弘场面,却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彰显出基层干部将“窄巷子”走成“宽心路”的责任和担当。

“未来,我们将持续以‘延续新篇党召齐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依托,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宗旨理念,深化服务理念,延伸服务触角,破解民生难题,让辖区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持续,安全感更坚实,满意度再上新台阶。”延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候选人崔铁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