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关键实践,延庆博物馆精心打造的“博物馆第一课”延庆区学生教育实践活动圆满收官。活动成效显著,累计覆盖延庆区内师生近5000人次,成为新学期学生文化教育的重要实践平台。
活动开展以来,延庆博物馆围绕“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传下去”的理念,精心设计并推出非遗体验、知识讲座、参观讲解、流动博物馆巡展四大核心板块,精准对接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需求。截至目前,已有5所小学、4所中学的师生分批走进博物馆,沉浸式参与各类活动,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开启成长新旅程。
在非遗体验区,学生们亲手触摸传统技艺的温度,不仅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在心中种下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知识讲座与参观讲解环节,博物馆专业讲解老师结合馆藏文物,以生动有趣的语言为学生们讲述延庆地区的历史变迁、文化发展脉络,激发学生对本土历史文化的探究兴趣。
其中区第五中学的“金帆书画院延庆五中分院美术社团赴延庆博物馆研学行”活动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界限,由博物馆工作人员带领学生们深入展厅,开启了一场“触摸历史、以美为媒”的沉浸式学习之旅。学生们在参观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以展厅中印象最深的文物元素为灵感展开创作,在“观察—理解—转化—创作”的完整链条中,深化对美术知识的理解,更培养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的能力。
此外,针对乡镇中小学出行不便的情况,延庆博物馆还专门组织了流动博物馆巡展活动,走进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永宁学校、井庄镇中心小学等5所乡镇学校,精选馆藏文物复制品、高清文物图片展陈、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讲解、互动式文化体验项目,把生动鲜活的“博物馆课堂”搬到校园里,让学生足不出校就能近距离感受延庆历史文化魅力,实现文化育人与青春成长的双向赋能。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博物馆第一课”教育实践活动还特别邀请了由延庆博物馆精心培育的5名小小讲解员参与其中。这些小小讲解员经过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具备了扎实的文物知识和良好的表达能力。活动期间,他们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同龄伙伴们详细介绍馆藏文物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及背后的有趣故事。
在讲解过程中,小小讲解员表现得从容自信、生动活泼,不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文物知识传递给同龄伙伴,还积极与大家互动交流,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热情。他们的精彩讲解也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成为活动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进一步激发了更多学生参与文化传播、传承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据了解,“博物馆第一课”延庆区学生教育实践活动将结合博物馆第二课堂的职能作用,一直持续下去。为更好地满足不同学龄新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延庆博物馆在总结前期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优化活动内容和形式,陆续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
“举办‘博物馆第一课’教育实践活动,是延庆博物馆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助力青少年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举措。后续,我们将继续以青少年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让更多青少年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爱上博物馆,切实将博物馆打造成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阵地,为我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延庆博物馆工作人员时丽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