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长城文脉传薪火·童声书韵颂家乡”为主题的第七届“长城脚下有书声”讲故事大赛在区文化馆小剧场举行,来自全区的13组决赛选手用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语言,为现场观众演绎了一场融合红色记忆、传统文化与亲子温情的视听盛宴。

据悉,本届大赛由区图书馆主办、北京书邮文旅科技有限公司协办。自8月1日启动以来,吸引了35组个人选手和10组家庭踊跃报名,线上访问量超3.1万人次,累计投票达3.04万票。经过初赛遴选,7名青少年个人选手与6组亲子家庭最终晋级决赛。
决赛现场,红色经典成为最动人的篇章。个人组选手韩煜棋讲述《珍惜》,引导青少年感恩当下;刘沐一深情演绎《白龙潭边的英魂——岳坦叔叔的故事》,再现抗战英雄的英勇事迹;唐宇成则以《雷锋的故事——风雪中的那床棉被》,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童声中代代相传。经过二次创作的红色故事,既保留历史厚重感,又契合青少年认知特点,实现了“红色教育+艺术表达”的有机融合。
大赛特别设置家庭组,鼓励亲子共同参与。李江阳家庭共同演绎《倔强的小红军》,通过亲子协作,将长征精神转化为可感可知的舞台语言。林昕阳家庭带来《包公审石头》,在趣味中传递智慧与正义;戴思杨家庭以英语演绎《AncientPoems,NewVoices(古诗新声)》,展现传统文化的国际化表达;赵阳睿家庭则用《三只小猪的故事》传递勇敢与合作的品质。家长与孩子在排练与表演中加深理解、增进情感,让阅读从“个人静享”变为“家庭共鸣”,有效推动了家庭阅读风尚的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大赛创新采用“3名专业评委+50名小评委”联合评审机制。专业评委从故事内容、语言表达、舞台表现等维度严格打分,确保评审专业性;50名小评委则以同龄人视角实名投票,在聆听与判断中提升文学鉴赏力。这一机制既保障了结果的公平公正,也让小读者在参与中实现“评审即学习”的成长体验。经过多轮激烈角逐与联合评审,本届讲故事大赛的个人组一等奖由林子晴的参赛作品《一包明前茶的故事》夺得,而家庭组一等奖则花落解雨潼家庭,其参赛作品为《井底之蛙》。
自2019年创办以来,“长城脚下有书声”已连续举办七届,成为我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全民阅读品牌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区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塑造了特色文化IP,为“全民阅读”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区图书馆副馆长王玮表示,未来将继续以“有趣味、有文化、有温度”为方向,深化“长城脚下有书声”品牌建设,推动阅读融入家庭、学校与社区,让书香成为延庆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底色。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