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区积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做实做细群众最关心的“关键小事”。全区各部门、镇街积极落实市、区两级工作要求,全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扬“啃硬骨头”“钉钉子”工作精神,持续巩固疏解整治成果,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精准推进补短板、惠民生项目。
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密云区“基本无违建区”工作完成创建任务;完成北大医院对密云区医院的托管,医疗水平大幅提升;大力度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开窗见绿、出门见园,居民出家门就有休闲好去处;多项措施提升老旧小区,房屋得到修缮,群众的事儿“未诉先办”,居民更有幸福感;优化空间增设停车位,解决居民停车“老大难”问题;垃圾分类蔚然成风,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村(居)民开启了绿色生活新风尚;物业管理迈上新台阶……
截至2020年年底,密云区“疏整促”专项行动的35项市、区两级专项任务既定目标全部完成;实现违法建设销账215.2万平方米,腾退土地325公顷;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已实现100%覆盖,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物业收费率提升到80%……密云区切实关注民生,将满足人民群众“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牢记心间,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七有”“五性”强民生
2020年,密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保障“接诉即办”工作平稳、高效运行,切实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强化“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理念,推动群众合理诉求解决,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努力开创“接诉即办”工作新局面。
为快速响应群众诉求,密云区建立“一轴两轮”工作体系,以“接诉即办”和“未诉先办”为“两轮”,以“吹哨报到”为轴,推动工作平稳运转。同时,搭建“一网贯通”平台,参与市中心“四级联动”建设,建立区、镇、村纵向贯通,热线、网格、“吹哨报到”横向联通的“三纵三横工作模式”,通过设立“69033333”区级防控热线,缩短诉求响应半径、加速市民诉求办理……截至目前,密云区城市管理中心共受理群众诉求109107件。群众诉求办理效率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群众诉求满意率达到88.12%。
为全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扎实推进各类学校建设,密云区今年新增学前学位1050个,教育满意度位居全市前列。同时,全面推进区内5所幼儿园改扩建工程等重点工程,确保在明年暑假全部竣工投入使用。为促进公共资源共享,密云城区内16所中小学校的田径场、足球场、篮球馆、羽毛球馆等室内外体育场馆,在全市第一个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
11月11日,密云区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签订深度融合统筹共建协议。密云区医院成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院区,与北大中心院区实行双向转诊,共享大型高端检查设备和检验项目结果互认,部分疑难危重病患享受内部转诊绿色通道,并每年可选派不少于40人的医务人员到中心院区进行轮训、学习,10多项高难度治疗技术首次在密云实施……一系列的深度融合统筹共建措施,为密云百姓提供更加优质有效的医疗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离社区百姓最近的健康“守门人”。今年,密云区不断提升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水平,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升诊疗服务、细化慢性病管理等举措,为老百姓提供更贴心优质的医疗服务。
密云前焦家坞村幸福晚年驿站是密云区建成的第100家幸福晚年驿站。这也标志着密云区完成了“十三五”时期建设100家幸福晚年驿站的目标。“十三五”期间,密云区因地制宜,在全市率先创立幸福晚年驿站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密云区已运营的幸福晚年驿站涉及19个镇街,覆盖80个村、居(社区),共设置床位1371张,收住490余人,入住率为35.7%,在满足老年人短期托养需求的前提下,能够为区域内5万余名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代买代缴、文化娱乐等多种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实现了养老不离土、离家不离村。
城乡治理能力再提升
密云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区,空气质量与生态环境尤为重要。结合空气质量颗粒物指数,密云区加大对污染排放行为治理力度,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5家,保持“动态清零”。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12家(5家账外),完成年度任务171%。同时,持续加大城市环境秩序治理力度,不断完善常态化治理工作机制,共整治无证无照143户,整治“开墙打洞”20处(2处账外),完成年度任务111%。13条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提升项目已完成市级验收。占道经营、群租房、直管公房、人防工程及地下空间、“商改住”等7项常态化管理专项行动保持“动态清零”。
自4月9日,随着密云区“基本无违建区”创建集结号的吹响,各镇街随即拉开了拆违序幕。作为今年全市唯一的“基本无违建”创建区,密云区违建拆除规模位于5个生态涵养区之首,拆违量达过去10年总和。全区上下勇往直前、攻坚克难,全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于9月21日提前完成拆违188万“拆既有”任务。截至目前,密云区实现违法建设销账215.2万平方米,腾退土地325公顷。
围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充分利用城区空地、边角地、废弃地等,实施月季公园、冶仙塔文化休闲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建设项目。密云区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以冶仙塔文化休闲公园、月季公园以及小微绿地等建设项目为带动,及时利用疏解整治后的腾退空间,通过“留白增绿、见缝插绿”进一步提升城乡绿地覆盖率,巩固提升创森成果。其中新建提升小微绿地、口袋公园、中型公园69处;新建大型公园1处,总占地45.17公顷。另外,实现农业领域“留白增绿”16.93公顷,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公园绿地的建设,对美化周边环境、拓展居民生态休闲空间起到了积极作用。
密云区为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解决市民停车难问题,按照“应划尽划”原则,通过利用拆违腾退空地、人防空间、外部闲置用地、内部道路双行改单行单停、施划夜间临时停车位、周边单位错时共享等方法,挖潜出2万个停车位资源,基本实现停车资源供需平衡。值得一提的是,密云区34家机关单位也“敞开大门”,面向社会错时共享内部停车泊位。
同时,积极推进对人防工程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密云区通过空间改造,新增停车位788个。对阳光社区、宾阳社区开展地下空间综合整治,试点改造社区文化活动空间,满足群众文化体育活动需求。
10月27日,密云区首部老旧小区加装外挂电梯建成,这是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的具体举措之一,这意味着密云区对居民居住舒适度和安全性的切实关心。为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密云区强力推进本年度6个市级确定的老旧小区公共区域雨污管网、楼本体节能改造等项目,并且于6月底前完成6个镇街、223幢住宅楼,共26余万平方米漏雨房屋修缮工作。
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自5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垃圾分类成为密云区头等大事。密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主抓、狠抓、严抓各项具体工作。密云区引领各级党组织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发动广大党员、志愿者投身垃圾分类工作,带头践行、带头宣传、带头推进、带头监督,以红色行动倡导绿色新风,建设美丽家园。
7月4日,密云区开始推行“红黄白榜”机制,在小区、村显著位置设置榜单,目前居民上榜率已达到100%,党员干部上红榜率已达98%,持续提高居民正确投放垃圾质量和源头减量。同时,密云区积极调动在职党员、志愿者、桶前指导员等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桶前值守,指导劝诫居民正确投放垃圾。目前,75个机关单位的5125名在职党员积极到社区参与桶前值守,党员值守率达到92.61%。
密云区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聚焦目标任务,落实各项规范化建设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建章立制促提升齐抓共管,严促家庭垃圾分出率、生活垃圾减量率等“七率”提升。坚持“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的工作思路,各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制定工作方案、行业指引,持续对领域内各单位开展宣传动员、督导检查工作。
目前,2020年市级要求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覆盖率须达到90%,密云区已实现全覆盖;桶站规范化建设合格率达到95%以上;122辆垃圾清运车已全部完成涂装工作;41座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已建成;所有厨余垃圾运输车辆已加装称重计量设备,并实时上传至系统平台;末端处理厂已完成升级改造,进场数据实时接入市级平台;10个示范小区、村全部创建成功……垃圾分类在密云已蔚然成风,分类清运、处理井然有序,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
物业管理迈上新台阶
物业管理关乎人民群众的利益,《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于2020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后,密云区各镇街、社区积极学习响应“新规定”并自发探索进行“微改革”,为良好的社区管理奠定基础。在市物业管理目标“三率”基础上,密云区结合区情,增加“两率”,即物业收费率和业主满意率两个指标,全力推动《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取得了阶段成效。密云区现有188个居住小区,67家物业公司,管理面积1340万平方米。今年物业管理工作超额完成全年市区目标任务,物业服务“三率”考评综合成绩位居全市前列。全区无失管小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物业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这标志着密云区物业管理工作已逐步走上规范化健康发展的道路,居民参与物业管理意识明显增强,密云物业管理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做实做细群众最关心的“关键小事”是密云区城市治理能力的最好体现,也是对群众诉求最真切的回应,更是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的新鲜活力。
(责任编辑:甄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