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文明城区创建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曙光街道积极落实属地责任,动员各方力量,持续改善辖区环境面貌。

晨月园社区针对前期检查中发现的小区环境卫生问题逐一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先后开展各类活动,奏响治理“三部曲”,动员居民自治,督促物业履职,全面提升园区环境质量。

奏响垃圾分类“进行曲”

晨月园小区紧邻金源购物中心和远大路,交通便利,出租房屋多,流动人口多,日产生垃圾量大,如果清运不及时,容易发生垃圾桶满冒、投放混乱问题。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晨月园社区党委利用服务群众经费,对8个垃圾桶站进行了升级改造,采用居民自治的办法,打造客厅式垃圾桶站,由社区引进、设置旧衣物回收箱、塑料泡沫收纳袋等区域,引导居民更准确地投放垃圾;在每栋楼招募10名垃圾分类指导员,负责劝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及垃圾桶站日常清洁。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晨月园小区被评为第二批北京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奏响堆物堆料“协奏曲

晨月园社区共8栋楼,2304户,人口近8000人,楼内居住密度大,流动人口、回迁居民、低收入家庭都很多。捡拾废品是小区内部分家庭增加收入的一种途径,因此车棚、楼道、电表间存在堆放废品的情况。

针对自行车棚和楼内堆物的情况,晨月园社区组织党员、青少年、居民代表、治安巡逻员定期开展社区清洁日活动,对园区灌木丛、绿地等区域进行清理,及时上报堆物情况;社区工作人员对堆物点位进行整理,找到杂物主人,入户耐心劝导,帮助进行处理,并督促物业做到定期清理。

奏响电动自行车“奏鸣曲”

晨月园小区很多住户将电动自行车作为常用交通工具,楼内停放电动自行车的情况严重,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社区发动在职党员逐楼清点电动自行车数量,掌握园区电动自行车基本情况,充分运用“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向“后援团”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提出申请,在楼内安装电梯阻车系统,防止电动自行车上楼。

同时,社区对堆物车棚进行了清理,对内部进行了改造升级,安装电动车充电桩,方便住户日常充电和停放,并张贴温馨提示,引导居民自觉增强安全意识。

(责任编辑:张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