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文明城区创建,落实接诉即办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观音寺街道转换工作角度,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发力点,推动“一揽子”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提升辖区文明宜居水平,让百姓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整治脏乱空地“微改造”计划上线

说起楼南侧的空地,观音寺小区13号楼的居民直摇头。走访经常能听到大家的抱怨:“夏天蚊蝇乱飞,到处都是狗便,杂草丛生,太乱了!”

面对居民对宜居生活环境的渴望,借着楼西侧危墙维修和小区改造的“东风”,社区“趁热打铁”,将这处脏乱点进行了整治,并将“微改造”列入党组织服务群众项目,全面提升小区颜值。

昔日脏乱点迎来“微改造”

堆放杂物、随意圈地种菜……部分居民长期以来的“习惯”让13号楼南侧的空地变为小区的卫生死角,成了社区和物业“头疼”的地方。

整治前杂草丛生、堆满杂物

居民反映13号楼西侧围墙存在安全隐患,社区立即联系相关单位进行了修缮。

修缮后的楼西侧围墙

夜路不“摸黑”一盏路灯照亮民心

入冬之后,天黑得越来越早。在观音寺小区30号楼,伴随着夜幕的降临,楼前的太阳能路灯亮了起来,照亮着居民们的回家路。

夜色之下亮起的太阳能灯

“挺亮堂的,走夜路再也不担心了,真是办了件大实事儿!”说起这盏太阳能灯,居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急事急办 安装太阳能灯

前段时间社区接到刘女士的诉求后,马上找到小区物业公司协调,面对此情况,社区急居民之所急,主动作为,急事急办,寻找解决路径。

因为早期建设的原因,30号楼前的道路没有地埋线,安装不了电灯,只能考虑太阳能灯。有了灯,还得考虑安装位置的合理性。为实现最大范围的照明,工作人员在楼前考察选址,最终将路灯安装在了整栋楼的中部车棚处。

车棚处安装的太阳能灯

太阳能灯暂时解决了当前的照明问题,为了让小区夜路彻底“亮起来",社区又通过“吹哨”,协调相关科室,把安装路灯作为即将动工的老旧小区改造计划项目中重点关注事项。

街道结合辖区实际,“借”老旧小区”改造“东风”,推动“一揽子”问题解决,站在居民角度用心办,用情办,改造社区环境的同时,切实提升居民幸福感。

(责任编辑:王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