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违是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的关键一环,林校路街道加快推进拆违工作,为老旧小区改造“清障”。4月12日,兴政西里社区一片繁忙景象,在违章建筑前,工作人员先对违建物品进行了清查登记,并全程录像。随后,在执法人员的指挥下,此处违法建筑被全部拆除。 

  仔细摸排 建立台账 

为拆违工作提供信息保障 

拆除违建之前,街道凝聚多方合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拆违工作奠定基础,确保拆违有序进行。 

通过网格化分工,组织人员逐项排摸,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盲区、全覆盖,建立“一户一档”违建台账,责任到人。 

经过摸排走访发现,多处违建主要是铁和砖混结构建筑物,违建大多数都是用于停放车辆或堆放杂物。 

宣教结合 温情执法 

打造和谐拆违样本 

在推进过程中,执法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吃过不少“闭门羹”,但执法人员始终保持耐心,细心地与居民解释、沟通,让居民真正理解拆违工作是为民服务,还空间于民。 

白天不在家,执法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就利用晚上下班后再上门做工作,向居民解读违建的害处,讲清楚法律对于违建的有关要求,以及街道对拆除违建的决心。 

同时,执法人员“双管齐下”,在违建处张贴告知书,告知居民限期自行拆除违建。 

  “拆”“治”并行 

拆后空间最大程度惠及民生 

居民自行拆除违建时,遇见困难,街道给予相应的帮助。针对到期限未自行拆除的违建,街道在4月12日进行了集中拆除清理。 

拆违没有“拆了之”,而是突出“治理”二字,拆违工作中,街道力争做到拆除一片违建、消除一处隐患、修复一处环境、还民一方空间。 

违完成后腾退出来的空间如何利用?林校路给出答案:最大程度惠及民生。针对拆违后腾出来的空间,街道将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对拆除建后的空间进行修整,通过加装休闲设施、建设停车位等方式,使拆违腾退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优环境、顺民意,拆除的是违建,腾出的是生活空间。林校路街道将持续推进拆违工作,改善辖区人居环境面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林校路街道) 

(责任编辑:王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