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都市中,文明出行和礼让行人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城市交通秩序和安全的关键。公交车驾驶员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一环,每天承载着成千上万的乘客穿梭于大街小巷,肩负着挑战与责任。

在北京这个人口众多、交通拥堵的城市,公交驾驶员需要具备超凡的驾驶技巧和出色的判断能力。为了确保乘客的安全,他们时刻保持警觉,并将各项交规内化于心、细化执行。

2021年,北京市多部门联合启动“文明驾车,礼让行人”专项行动。公交集团结合公交运营的实际特点,总结出“321”礼让行人操作法,已成为公交驾驶员共同遵守的准则。北京市结合道路客运、出租、驾培行业实际,推动公交车“321礼让行人操作法”向出租车、旅游客运车、网约车等重点运输行业深化推广,巩固治理成效,不断提升交通行业文明形象,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

2021年,市交通委印发《关于在交通运输行业深入开展“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并召开了全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动员部署会,配合全市多个政府部门、单位共同推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如今,文明驾驶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每一位公交驾驶员的血液中。同时,作为城市出行文明的守护者和引领者,北京公交驾驶员们的规范操作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更多的市民。在公交车上,乘客们的排队、让座、文明用语等行为也越来越多见。这种文明的乘车环境不仅使每一位乘客感到舒适,更让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平凡而伟大的驾驶员,聆听他们身边的故事,感受城市文明的脉动。

亮点

开好北京市民的“私家车”

时针走过6点钟,路上的过往车辆和行人越来越多,北京城正在苏醒。顺着这一节奏,公交车的“档子”(两辆车次之间的时间)也越来越密……

41路单程从北京华侨城到东单路口南,要调1次头,拐20个弯,翻3座立交桥,路过10家医院和4大公园,经过7条地铁线,共38站,64个红绿灯。这是北京公交集团客二分公司41路驾驶员孟大鹏对他所负责的线路的精准总结。跑了十几年,孟大鹏对这条线路可谓了如指掌,固定乘车人群的动线也摸得“门儿清”。

“清晨6点半左右赶早高峰的乘客基本都是上班族;九十点钟上来的乘客们多半是出去遛弯和逛公园的;10点半到12点半,老人早上到医院看病,这会儿就该乘车回家吃午饭了……”孟大鹏说,其实公交车就像是广大北京市民的私家车。

肩负着市民生命安全的重任,为了当好老百姓的专职驾驶员,孟大鹏在工作中始终保持严格谨慎、小心翼翼的态度。他还自行编写了安全“秘籍”:胆大心细,保持车距;转弯并线,看看镜面,进站出站,让非速慢;斗气行车,危害无限;乘客满意,以诚相伴。

值得一提的是,在落实“321礼让行人操作法”上,孟大鹏也根据驾驶经验,将这套礼让流程再次细化和标准化:斑马线前30米要开始减速,“四面看”,确保车外无情况和车厢乘客安全;距离斑马线20米备刹车时,他会主动提示乘客:“各位师傅,车辆过斑马线请您扶好坐好。”

实际上,北京公交集团的企业规章制度对公交车驾驶员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北京公交集团客二分公司401路驾驶员王艳表示,公司对驾驶员的考核有一套独立的12分制度,早在十几年前,驾驶员闯红灯就会直接扣12分,且对“闯黄灯”也是零容忍。

公交车驾驶员们会严格遵循“追红不追绿 抢红不抢绿”原则。“如果前面是红灯,可以加速,等到停止线前50米开始收油刹车,稳稳当当。反之,如果为了抢前面的绿灯,信号灯突然变红,再踩急刹车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王艳解释,不比开私家车的刹车,公交车刹车必须满足两点要求:“车外不撞,车内不摔”。

这些细微而温暖的举动,逐渐让市民意识到,公交车不仅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窗口。

为城市交通注入更多的温情

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精准停靠站点,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乘车体验是公交车驾驶员的职责所在,与此同时,他们也凭借着周到暖心的服务,从乘客身上收获着点滴感动与正向反馈。

长久以来,王艳留意到,几乎每天早晨固定的时间段,总有一位80多岁的大娘在西八间房站点等待乘车。起初,对于王艳的热情招呼和友善提醒,老人似乎漠不关心,也不作回应。但王艳依然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关照老人,比如每次大娘下车前,王艳会说:“您坐好了,您别着急,一会儿我开了门您再起来。”时间久了,老人也被王艳的这份真诚和坚持打动,后来,老人上车时会对着王艳笑一笑,再到后来,大娘下车后一定会朝王艳挥手,目送车子离开。“虽然大娘不怎么说话,但她的一些行动已经让我很欣慰。”王艳说。

疫情期间,大娘再未出现。直到今年4月份的一天,王艳驾驶公交车将要开进西八间房站点,前方竟出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王艳一瞬间感到无比激动和兴奋,进站时,她还是像往常一样,把车子尽量贴紧站台边停稳。车门刚一开启,只听大娘向着她亲切地说:“艳儿,闺女,我想你了!”话音落地,王艳鼻子一酸,禁不住落了泪。她说,虽然在车上每天和这些乘客相处也就是短短十几分钟,但长此以往,一年一年下来,她对这些乘客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就像是老邻居的那种情谊。

驾驶员孟大鹏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乘客们的热情。“有时候我还没张口,人家就先问候你了,‘小孟,今儿看起来不错,状态挺好’!”

在他印象里,曾有一位年轻乘客令他感触颇深。那是一个冬天,天色尚未破晓,车辆刚刚驶进正义路站点,孟大鹏注意到一个身影从后面追上来,那是一个年轻姑娘。她上车后没有在第一时间寻找出暖风的座位,或是直接往车厢里走,而是看着孟大鹏乐呵地笑。

那瞬间,孟大鹏只觉得有些似曾相识。没过多久,车辆在终点站停下,姑娘没有下车,而是朝孟大鹏走来,孟大鹏心里感到奇怪主动问:“您需要我帮忙吗?”姑娘笑了一阵,说:“您认不出我来了?您再看看。”

只见姑娘两只手将蓬松的卷发撩起来,捋到脑后。孟大鹏这才想起曾经那个经常坐他车的马尾辫女孩。“那时候她总穿着校服,背着双肩包,经常从后面跑来追车,我就等着她,给她开后车门,但后来有几年没看见了。”孟大鹏回忆。

姑娘接着说,她之所以像从前一样,再坐一次公交车,是因为正在犹豫大学毕业后该择业还是考研。正当孟大鹏纳闷该如何帮她时,姑娘开口道:“您已经帮到我了……无论我以后工作还是继续考研,我都会像您那样努力,认真对待自己所做出的选择。”下车后,姑娘一直目送着他的车驶离站点。

技术革新创造更好的出行条件

随着公交车驾驶员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在出行体验上也得到优化。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更迭与运用也让公交出行变得更加智能化。

公交车到站信息、线路查询等滚动屏的应用,为乘客提供了更便捷的出行方式。曾经,乘客需要在车上找售票员购票,如今,智能刷卡技术的应用让这一过程更加便捷和高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交车的内部,其实也配备了一些用于保障安全驾驶的电子设备。比如,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如果有行人或骑自行车的人突然出现在车辆前方,这些电子设施会立即发出警示信号,通过车辆A柱上信号灯的闪烁,以提醒驾驶员采取行动。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乘客难以发现的先进设备。其中之一就是专门实时监测驾驶员状态的设备。这一设备在车辆的仪表盘上,一旦发现驾驶员可能疲劳驾驶,设备就会传送数据给公司,驾驶员也将受到远端负责安全驾驶管理者的提醒。“这些技术变革不仅提升了乘客的出行体验,其实也更好地保护了驾驶员,增加了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感。”孟大鹏说。

在公交车内部结构优化设计之外,交通部门也在不断升级公交路线,以提高运营效率。回想十几年来北京公交出行的点滴变化,孟大鹏感觉十分欣慰,他记得,2017年3月,对于令广大公交车驾驶员头疼的“口难进”和“半截路”等问题,交通委的专家曾专门提出改进方案,后来,方案通过后,城市道路的公交道进出口处被划设了黄色禁停线,这一措施明显提升了公交运营效率,更好地满足了乘客的通行需求。

但说到底,最关键的还是人的作用。在王艳看来,尽管科技的进步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但背后仍然需要有人来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支持。王艳发现,在公交车上,虽然电子播报器提供了站点信息和乘车指南,也已经取代了过去售票员报站的工作,但对于那些不熟悉路线或是那些初来乍到的乘客来说,他们仍然需要驾驶员为其提供帮助。

孟大鹏也一直秉持着“无人售票、有人服务”的工作理念。尽管他的车厢里没有售票员的繁忙身影,但依然充满生气。当面对减速坎儿时,他会温馨地提醒乘客“稍微颠一下,请扶好,坐稳”;经过风景胜地时,他会详细介绍回程车站的位置和运营时间。这一切都让车厢里的氛围变得热闹非凡,也充满了温馨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