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门头沟区东辛房街道深入贯彻中央、市委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区委关于“基层治理固本工程”的工作要求,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中,创新推出党建引领“揭榜挂帅”工作机制,为解决不文明养犬、高空抛物、停车难等基层治理难题提供了生动样本。这一机制将重大任务攻坚模式创造性运用于社会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融治东辛房场景治理榜单
二、案例背景
东辛房街道面临着典型的转型社区治理困境。新区是棚改回迁集中区,1.4万户居民大多仍保留着平房生活习惯;老区是典型的老旧楼房集中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公共服务相对欠缺。社区治理面临“三多两少”的现实:流动人口多、人户分离多、特殊群体多;公共设施少、辖区资源少。这些问题导致“接诉即办”诉求量长期居高不下,城市文明建设的动员难度大,传统治理方式捉襟见肘。
三、主要做法
为提高服务群众的精准性,提升“接诉即办”质量,街道成立改革攻坚领导小组,深度融合党建、文明创建组织体系,创新推出“揭榜挂帅”工作机制。该机制从基层治理改革顶层设计入手,以“四下基层”、多元治理为着力点,综合协调解决群众难题,通过六个关键步骤实现治理破局:
第一步,精准“张榜”。通过深入调研,梳理出物业管理、电动自行车管理、高空抛物整治、游商摊贩治理、不文明养犬治理等12类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治理难题,形成治理“榜单”。
第二步,自由“揭榜”。打破身份限制,57名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居民代表自由组队,成立20个攻关小组。一位参与揭榜的社区书记说:“这种形式让我们从‘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
第三步,择优“挂帅”。通过竞争性选拔,为每个项目配备牵头人,并安排处级干部担任导师。这种“师徒制”既保证了专业性,又提供了组织保障。
第四步,科学“出征”。各小组干部赴部分兄弟区和全国文明城市学习同类场景治理经验,通过实地调研、外出取经等方式,制定接榜课题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第五步,合力“攻关”。每个场景治理的完成时限一般为6个月,建立周通报、月调度机制,遇到难题由街道统筹资源支持。如,物业联盟小组通过整合辖区维修资源,将应急响应速度提升了50%。
第六步,实效“验收”。建立科学评估体系,成功经验及时推广,未达标项目复盘优化。首期12个项目全部通过验收,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诉求量下降近五成,对文明创建工作的满意率持续提升。
揭榜挂帅点子市集12类场景治理重难点问题
四、工作成效
这一创新机制带来了多重治理效能。一是科层壁垒被打破。通过项目制运作,有效解决了执行不彻底、落实不力等“中梗阻”问题。数据显示,揭榜项目的完成时效比常规工作提升30%以上。二是多元共治成常态。党建协调委员会整合辖区资源,物业联盟、商户协会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在出租房治理中,创新的“楼层网格熟人圈”让租户有了归属感。三是干部能力的提升。树立起“能者上、优者奖”的鲜明导向,党员干部在解决实际问题、破解现实难题的过程中见世面、经风雨、长才干。
这一创新实践得到了市委深改办、市委社会工作部的肯定,并在门头沟区全面推广。它生动地证明,只要创新机制、激活主体,基层治理就能迸发出无限活力。正如一位居民所说:“现在遇到问题,大家首先想到的不是投诉,而是一起想办法解决。”群众心声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最朴素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