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北京市卫健委、北京市疾控局联合朝阳区卫健委、朝阳区疾控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联合举办“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聚焦孕妇重点人群,通过科普小课堂、专家咨询、现场互动竞答、宣传视频等方式普及碘缺乏病防治知识,进一步增强社会对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科学认识。
今年“防治碘缺乏病日”的主题是“持续科学补碘,推动健康发展”。活动中,朝阳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向前来产检、复查的孕产妇和家属宣传介绍了目前北京地区的碘营养现状并讲解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北京妇产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李光辉和营养与内分泌代谢中心负责人、副教授郑薇分别以“科学补碘,守护母婴健康”“孕期合理补碘小窍门”为题开展科普讲座,以案例分析、沉浸式互动等形式,向现场群众普及碘摄入不足与过量对健康的影响,让大家了解“科学补碘”理念在日常饮食中的重要性。
“通过近年来的数据监测我们发现,尽管朝阳区碘缺乏病已经达到消除水平,普通人群碘营养基本适宜,但朝阳区重点人群碘营养水平仍需重点关注。”区疾控中心流行病与地方病控制科地方病主管医师黄晨铭介绍,碘盐是人体碘的主要来源,食用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病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式,此外还可以通过每周1到2次适度食用紫菜、海带等富碘食品进行补充,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由于碘缺乏没有症状自身很难发现,孕妇一旦发生碘缺乏,不仅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低体重儿和婴幼儿甲状腺功能异常,严重的还会引发克汀病(呆小症),造成不可逆损伤。孕产妇应坚持食用碘盐,减少碘缺乏对婴幼儿造成的危害。(朝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