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近日,朝阳区团结湖街道各社区通过志愿赋能、专项培训、暖心治理等多元举措,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让"分"垃圾逐渐变成"享"绿色,带动居民与商户共同践行低碳生活,为建设绿色宜居家园注入新活力。
志愿力量赋能,筑牢分类基础
三四条社区近期举办"凝聚志愿力量践行垃圾分类共筑绿色家园"生活垃圾志愿者赋能主题活动,以精准赋能和暖心关怀为抓手,激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内生动力。活动通过系统化培训与实践引导,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升源头减量和精准投放的自觉性;同时积极发掘和招募热心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充实社区治理力量。依托社区邻里基础,新老志愿者以亲切有效的方式传播分类理念,实现"志愿接力";通过优化人员配置,保障志愿服务可持续性,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培育了坚实后备力量。
聚焦餐饮行业,补上分类"必修课"
为增强餐饮门店的垃圾分类能力,白家庄东里社区组织开展"餐饮单位垃圾分类知识大讲堂"宣传活动。朝阳区区管委固废科包片干部、辖区内各餐饮门店负责人及社区"快乐姐妹"志愿者等30余人参与其中。社区居干由浅入深地讲解了用餐区、后厨区常见的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分类标准,针对大小骨头、纸巾纸箱等易混淆物品的分类误区进行重点解析,并呼吁餐饮负责人在日常工作中指导员工做好餐厨垃圾分类,引导全员自觉、正确投放垃圾,让垃圾分类成为餐饮人的"必修课"。
疏堵结合,破解楼道堆物难题
水碓子东路社区则聚焦楼道堆物这一治理痛点,召集社区居干、党员骨干及楼门组长开展专项清理行动。工作人员发现,堆物问题源于一位习惯捡拾可回收物的老人。社区工作人员耐心沟通,既肯定老人节俭的美德,又重点讲解垃圾分类规范与消防安全知识。最终,社区协调专业回收人员上门,将可回收物分类称重、按市场价回收,其他垃圾安全清运,既解决了堆物问题,保障了消防通道畅通,又维护了老人利益。此次行动将楼道治理与垃圾分类相结合,以"疏堵结合"的方式传播绿色理念,为老旧小区垃圾分类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从志愿赋能到行业培训,从暖心治理到理念传播,朝阳区团结湖街道正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让垃圾分类从"指尖行动"变为"心间认同",带动更多人参与到绿色家园建设中,让低碳生活成为街道的鲜明"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