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朝阳区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区PM2.5累计浓度29.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8.6%;优良天数142天,同比增加14天。
今年年初,朝阳区印发《推进美丽朝阳建设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5年行动计划》。半年以来,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等领域各项举措稳步推进,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朝阳区污染防治交出亮眼答卷。
朝阳区坚持强化源头管控和污染物协同治理,打好蓝天保卫战。结构减排方面,加强移动源管控,印发实施《朝阳区移动源污染综合整治提升三年工作方案》,推进清洁运输引领行动,在全市率先开展清洁运输先行区建设,打造3家“零排放货运车队”。全区新增车辆中新能源占比稳定在50%左右,新增新能源机械比率为100%;2025年将新增新能源汽车公用充电桩(接口)1422个,让绿色出行更便利。工程减排方面,支持绿色共享钣喷中心建设,全区新增绿色企业48家,在全市并排第2名。管理减排方面,印发实施《朝阳区2025年扬尘专项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方案》《朝阳区2025年夏季大气污染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在全市首创“一微克示范街区”共建特色品牌,建成麦子店蓝色港湾、三里屯太古里、亚运村北投奥园1314和小关惠新街区等首批4个“一微克示范街区”。
水环境质量稳步向好。朝阳区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8个断面水质类别均为Ⅲ类,无劣Ⅴ类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均达到100%。水生态修复稳步推进,累计为辖区河道补充再生水3600余万吨,有效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完成观音堂沟和通惠河干渠水生态综合评估工作,为后续修复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启动辖区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实施方案及“一河一策”措施方案。
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朝阳区积极开展土壤污染源头治理,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三地”齐抓共管。上半年,住宅、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建设用地均已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3862亩;严控开发利用,构建全方位土壤污染管理体系。
生态保护方面,在全市率先印发《全面推进美丽朝阳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六美六朝”战略目标,为美丽北京建设提供“朝阳样板”。持续推进朝阳公园等三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先行示范公园建设。有序推进朝阳区温榆河公园二期、绿隔公园环二期等重点工程,推进北小河、亮马河花园示范街区建设。其中,温榆河公园二期项目目前总进度已完成80%。
同时,朝阳区还以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城市试点为抓手,在能源、建筑、交通、消费等重点领域树立绿色典型。加快建设全区经济大脑,新增加能源消费模块;全区新建建筑100%达到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开复工项目30个,改造面积144.6万平方米;发放汽车消费券,引导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辆;完善绿色商品目录,区内超市、菜市场设立绿色产品销售专区。
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围绕年度目标,聚焦VOCs与NO2协同减排,汛期污染、深化水环境治理,源头防控、打好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朝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