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昼的朝阳区,是一幅流动的文化长卷——温榆河畔的一塘荷花与市集、展览相映成趣,红领巾公园的国风雅乐是场“听得见的夏日诗意”;而当暮色降临,这片土地又化身光影交织的梦幻舞台,欢乐谷的沉浸式夜游、中华民族园的“民族之夜”,让人流连忘返。
公园消夏艺术季、商场办文博展览、景区开办夜场……今年暑期,朝阳区以多元文旅产品,打造“全时全域”新生态,为市民游客呈现一场精彩不断的文化盛宴,持续激发区域消费市场活力。
“文化+”让公园商圈好看更好逛
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交相辉映,正是旅游业绽放持久魅力的关键。今夏,北京朝阳以“公园+文化”的创新模式,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系列高品质的文旅消夏新场景。
艺术装置、光影秀、主题市集、音乐快闪、人文美学漫谈、自然美育课堂、花田音乐会……在北京温榆河公园,首届“荷以生活”消夏艺术季将多元艺术形式与自然景观融合,编织出一幅诗意满满的仲夏画卷。据统计,艺术季开幕首周即吸引游客超3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文创消费大幅增长,成为“公园经济”的生动实践。
类似的文化赋能模式正在朝阳区多个公园绽放异彩。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推出“夏夜交响”系列活动,将古典音乐演出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朝阳公园的“星光音乐会”、露天电影与红领巾公园的“荷风雅集”、国风雅乐等,不仅让市民在消暑纳凉中感受文化的浸润,更通过文化IP的植入,显著提升了游客停留时间和二次消费意愿。
文旅融合的新风潮同样席卷商业空间。这个暑期,朝阳区将一批优质博物馆“搬入”了商圈。北京金台艺术馆、北京陶瓷艺术馆等8座博物馆、艺术馆轮番在蓝色港湾办主题展,让消费者逛街之余欣赏文物或艺术;侨福芳草地、DT51的博物馆旅游主题市集,汇聚了50多家博物馆的精彩文创产品及体验活动。而三里屯太古里《幻象融街》中国首展开展两周即成网红打卡地;合生汇“深夜食街”则结合非遗美食与Live演出、场景零售,吸引了众多粉丝来此打卡。这些项目通过“商业+艺术+科技”的跨界融合,为市民游客创造了“可逛、可玩、可买”的复合体验。
从公园到商场,朝阳区正以“文化+”为引擎,以文化赋能空间、以场景激活消费,推动暑期消费市场提质升级,不仅满足了市民对高品质文旅体验的需求,更探索出文商旅深度融合的“朝阳模式”,为消费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越夜越精彩景区夜场成文旅消费新潮流
夜幕降临,北京北四环的“北京民族之夜”夜游演艺小镇(中华民族园南园)灯火璀璨,以民族文化为魂,融合数字科技,打造沉浸式夜游新地标。
依托数字光影、3D裸眼天幕等前沿技术,景区每晚呈现近百场演艺,让静态历史“活”起来。AI舞蹈秀《民族汇盟》、实景剧《万国来朝》、史诗秀《女皇驾到》等沉浸式演出,结合土家族舞蹈、蒙古那达慕晚会、藏族祈福盛典等快闪演艺,展现多元文化魅力。
作为北京“夜经济”标杆,景区还打造“逛吃购娱”一站式生态圈。民族小吃街汇聚新疆红柳烤肉等50余种美食,文创街区展示东巴纸灯、苗族银饰等手作,儿童游乐区与互动展览满足家庭需求,以融合新场景持续激发文旅消费活力。
距离民族园20公里外,另一场夏夜狂欢正在上演——
在东南四环,北京欢乐谷的夜场同样火爆。夏浪狂欢节创新“日水夜音”双模式,白天清凉狂欢与夜间电音派对无缝衔接;玛雅海滩水公园推出《超凡未来》3D机械臂光影秀,打造360°沉浸体验。景区还引入MR互动等科技元素,并开发主题文创衍生品,构建“演艺观赏+设备体验+社交互动+消费购物”的全链条夜游生态。这种多元业态的碰撞交融,正是朝阳区夜经济的生动缩影。作为北京夜经济的活力之区,朝阳区正以“多元场景+沉浸体验”重塑夜间消费生态。
这种多元业态的碰撞交融,正是朝阳区夜经济的生动缩影。作为北京夜经济的活力之区,朝阳区正以“多元场景+沉浸体验”重塑夜间消费生态。
暮色中的朝阳区,夜文旅新场景如繁星璀璨——圣露庄园露天电影与文创市集交融,农展馆化身为电音狂欢主场,郎园Vin?tage的古琴雅集悠然流淌,禧园用科技音乐唤醒自然韵律,水立方的“双奥”美食街香味浓郁,美捷PARK文创市集潮玩云集,798的多重夜展让人流连忘返……从传统到先锋,从静谧到热烈,朝阳区用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夜生活IP”,编织出一张覆盖全域、辐射全龄的夜消费网络,让城市之夜持续绽放活力与温度。
这不是普通的夜游——朝阳区用“音乐+科技+美食”的超级组合拳,把夜晚变成了文旅消费的“黄金时段”。数据显示,这些夜场活动单日最高吸引游客超3万人次,周边商户夜间营收增长80%。这些创新实践,正在重新定义城市夜生活的价值——从消费时段延展为文化体验与产业升级的复合载体,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新动能。(朝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