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伏天的热浪渐退,一场持续半月的爱心行动在朝阳区建外街道画上圆满句号。8月5日,“集结爱心新享清凉”新就业群体送清凉活动顺利落幕。自7月21日启动以来,这场跨越暑日的关怀接力,为奔波在高温下的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送去了实实在在的清凉与温暖,成为城市文明图景中一抹动人的亮色。
作为自2022年起延续的“夏日约定”,今年的活动更聚焦新就业群体需求,响应朝阳区“一城清爽”夏季关爱行动,构建起覆盖物资筹备、站点服务、形式创新的全链条关怀网络。从汇京双子座大厦的“小哥服务+公益市集”起点,到温特莱中心商务站点、阳光金融中心站点的延伸覆盖,每个服务点都精准对接高温作业者的“急难愁盼”。
汇京双子座大厦的公益市集设清凉物资领取区、互动体验区及公益募捐角,成为新就业群体的“补给站”;毗邻商圈写字楼的温特莱中心、阳光金融中心站点,则凭借高频服务优势,搭配小小志愿者的贴心慰问,化身“歇脚港湾”。活动期间,累计发放1700瓶清凉饮品、1000份防晒冰袖与面罩,服务超3000人次,有效缓解了高温下“补给难、休息难”的困境。“现在跑单路上能随时拿到水和防晒用品,心里特别暖。”外卖员李师傅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从业者的心声。
这份清凉的背后,是多元力量的携手同行。活动创新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吸引136名志愿者参与,涵盖企业职工、街道青少年等群体。“当各方心意拧成一股绳,力量超乎想象。”北京市日坛中学学生韩子玉作为志愿者,深刻体会到爱心传递的重量——他们不仅递出物资,更送去了“被惦记”的归属感。
高效的资源整合是活动持续升温的关键。建外街道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搭建起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四方联动平台,创新“企业直捐+市集转化”双轨模式:1700瓶饮品中,1200瓶来自辖区企业与商户直捐,“善淘”“悦信公益”等摊位更将部分收益转化为清凉物资,让爱心可感可及。这种“资源汇聚—精准服务—生态循环”的公益模式,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活动的温度还通过立体传播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等主流媒体深度报道,社交平台上#建外有爱市集#话题曝光量激增,市民自发分享暖心瞬间,让“城市温度”从抽象概念变为可触可感的体验。
如今活动虽已落幕,但关怀不止步。建外街道正计划将“季节性清凉”升级为“常态化温暖”,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关注新就业群体需求。正如街道规划的那样,要让每一个为城市奔跑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尊重与归属,让温暖如细流般浸润城市肌理。明年三伏,这场爱心接力,仍将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