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首都机场街道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锚定“第一国门”高质量发展目标,深耕“共朝美好?国门领航”基层治理品牌建设,构建起“忠诚导航”“平安护航”“美丽靓航”“幸福暖航”四维工作格局。其中,西平街社区聚焦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以党建为引领打出“服务+赋能+共治”组合拳,推动暖“新”服务与聚“新”治理深度融合,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板。
建“友好驿站”:精准破题解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
“以前送单间隙想歇脚没地方,现在驿站就在路边,渴了能喝水、累了能充电,太方便了!”提及社区“友好驿站”,外卖骑手小张赞不绝口。2025年6月,西平街社区依托网格精细化治理机制,遵循“小而精、小而美”原则,打造集“歇歇脚、充充电、学学习、谈谈心、帮帮忙”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友好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构建起便捷高效的“15分钟服务圈”。
为进一步解决实际需求,社区在驿站旁扩建电动车充电车棚,彻底消除骑手“充电难、停车忧”;同时为辖区35栋居民楼统一加装楼门牌、单元门牌及楼层牌,破解骑手配送“找楼难、认门难”问题。此外,驿站还利用闲置门卫岗亭升级改造“学习、服务、休息”三大板块,提供饮水、WiFi、雨具等基础服务,让奔波中的新就业群体有了温暖“停靠点”。
优机制强融入:推动新就业群体从“被服务者”变“治理参与者”
“不仅能享受社区服务,还能当‘副楼长’为邻居办事,感觉自己成了社区的一份子。”快递员小李的感受,正是西平街社区推动新就业群体角色转变的生动写照。社区创新推出“副楼长+兼职网格员”机制,为新就业群体搭建多元化融入平台——中秋“小江说事”活动中,他们化身“邻里联络员”倾听居民诉求;邻里节里,他们担任“文明宣传员”倡导和谐新风;春节期间,协助社区插国旗、为高龄老人送“福”字;雷锋纪念日时,组建“雷锋关怀小组”入户排查燃气隐患、讲解消防知识,还为独居老人打扫房间,用行动融入社区生活。
针对不同季节需求,社区还定期开展“冬季送暖被”“夏季送清凉”等特色关怀活动,让新就业群体在细微处感受社区温情,归属感与认同感持续提升。
组队伍建激励:激活新就业群体“反哺”治理活力
依托快递、外卖小哥“熟门熟路、机动性强”的优势,西平街社区组建“‘骑’心协力志愿服务队”,赋予队员“流动网格员”职责,协助社区开展隐患排查、问题上报、民意收集等工作,构建起“需求收集—问题处置—效果反馈”的治理闭环,推动社区治理从“单一主导”向“多元协同”转型。
为激发参与热情,社区推行“积分激励制”,新就业群体可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以服务换服务”;同时选聘优秀骑手担任“新新议事员”,邀请其参与社区议事决策,让他们在基层治理中有话语权、能提管用建议。在“社区服务小哥、小哥反哺社区”的良性互动中,网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更多群众融入社区自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区氛围日益浓厚。
下一步,西平街社区将持续开展新就业群体典型选树与先进宣传,营造“学习模范、参与治理”的浓厚氛围;同时推进新就业群体骨干培养计划,着力把新就业群体骨干培养为党员、把党员骑手培养为社区治理骨干,为“第一国门”基层治理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助力朝阳区首都机场街道基层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