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朝阳区宣传文化中心、朝阳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东坝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共同主办的“湿地精灵——水鸟与我们的家园”科普宣传活动,在首创?郎园station热闹开展。15组亲子家庭齐聚现场,通过讲座分享、互动问答与实地观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探寻湿地生态与水鸟的奥秘,为朝阳区“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再添生动一笔。

活动中,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在读博士邢雪漫以通俗生动的语言,为参与家庭揭开了水鸟世界的面纱。她通过图片对比,清晰呈现绿头鸭凭借蹼足善游的游禽特性、黑翅长脚鹬依托长腿在浅滩捕食的涉禽本领,让家长和孩子们直观了解不同水鸟的外貌特征与生活习性。更令人惊叹的是水鸟的“迁徙传奇”——斑尾塍鹬7天7夜不间断飞越太平洋,北极燕鸥每年往返南北极飞行4万千米,这些故事让现场观众深深折服于水鸟的坚韧毅力。邢雪漫还着重阐释了水鸟与湿地的“共生密码”:湿地独特的水文环境为水鸟提供了多样化栖息空间,而水鸟则是湿地生态平衡的“调节器”和健康状况的“指示器”,二者构成密不可分的生命共同体。

理论讲解后,亲子家庭沿坝河畔开展徒步观鸟活动。近年来,朝阳区持续推进坝河疏浚修复与滨水空间建设,水质显著提升,已成为白鹭、翠鸟等湿地鸟类的乐园。孩子们手持望远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鸟类特征,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眼前的自然景象无缝衔接,在实践中深化对生态保护的理解。

“不仅认识了好多水鸟,还听懂了迁徙、食物链这些以前觉得深奥的知识。”参与活动的家长纷纷表示,这种“理论+实践”的形式让孩子在趣味中亲近自然,更播下了生态保护的种子。

作为朝阳区“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此次活动以新颖形式传递生态知识。据悉,朝阳区后续将持续开展此类科普活动,引导更多公众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让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市肌理,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凝聚更多社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