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朝阳区管庄地区始终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的“晴雨表”和“风向标”,通过道路修缮、路灯升级、车棚改造等一系列实打实的民生工程,精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居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十天攻坚“揪心路”居民锦旗表心意
“以前这条路坑洼不平,好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修得平平整整,出门再也不用发愁了!”近日,朝阳区管庄地区咸宁侯东巷居民王阿姨代表全体住户,将一面绣有“情系百姓办实事心贴群众解民忧”的锦旗送到寺锦社区筹备组,言语间满是对道路改造工程的认可。
据了解,咸宁侯东巷这条300余米长的南北向道路,是周边居民往返广渠快速路的核心通道。因地处拆迁待开发区域,该道路长期缺乏系统维护,路面破损严重,晴天扬尘弥漫、雨天积水成潭,成为困扰居民出行的“老大难”。尽管道路南侧临近企业已自行维护通勤路段,但北侧160米路段的坑洼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群众诉求就是行动指令。寺锦社区筹备组迅速启动多方协调机制,先后与居民代表、涉事企业及开发商沟通协商,同步积极申请乡级专项资金,快速敲定道路修缮方案。施工期间,社区牵头联动多方力量清理道路两侧停放车辆,通过入户宣传、协调周边园区提供临时车位等方式解决居民停车顾虑,工作人员更是全程驻场跟进施工进度、监督工程质量,及时化解施工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原本计划15天完成的修缮工程,仅用10天便全面竣工,破旧土路变身平整硬化路,彻底解决了居民的出行难题。
光伏路灯“上岗”智能环保双提升
“以前晚上进出小区,路灯昏暗还经常‘罢工’,老人小孩出门总让人担心。现在新路灯亮堂得很,心里也踏实多了!”夜幕降临,朝阳区管庄地区丽景苑社区管庄西里小区的29盏光伏路灯准时亮起,暖黄的灯光照亮了居民的出行路,也照暖了大家的心。
管庄西里小区作为老旧小区,原有路灯已使用多年,普遍存在照明亮度不足、能耗较高且故障频发等问题。尤其到了冬季,天黑较早,昏暗的路灯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安全隐患突出。

丽景苑社区在接到居民反馈后,第一时间开展实地摸排,全面掌握小区路灯分布、老化程度等情况,同时广泛征集居民意见,明确“既要亮堂安全,又要节能环保”的改造目标。社区工作人员依托小区地图反复推演,结合不同路段光照条件、道路布局等细节优化方案,多次现场踏勘确定路灯安装位置和高度,最终选定兼具智能与环保优势的光伏路灯。
为确保改造质量,社区工作人员全程监督施工流程,从基座浇筑到设备安装调试层层把关。此次安装的光伏路灯不仅搭载光感系统,可随天色变化自动启停,还具备声感调节功能,无人时低亮省电、有人时即刻增亮。社区还贴心在楼顶增设光伏能源基站,保障阴天路灯正常点亮,并针对雨雪天气对路灯进行全方位防水处理,实现便民与环保的双重提升。
老旧车棚焕新颜安居更添安全感
“车棚墙体修好了,地面也平整了,再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晚上也听不到电动车乱响了,太感谢社区了!”9月底,管庄西里小区67号楼居民看着改造后的车棚,向丽景苑社区工作人员连连道谢。
今年9月初,67号楼居民向社区反映,楼北侧车棚存在墙体损坏、地面坑洼、墙面起皮脱落等问题,不仅存在安全隐患,棚内电动车频繁报警也影响居民休息,大家希望尽快解决。
接到诉求后,丽景苑社区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核查,确认车棚亟需维修。社区党委迅速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以“安全加固为核心、兼顾美化提升”的维修方向,细化责任分工。随后,社区召集小区物业公司、施工方开展现场会商,共同敲定维修方案,同时兼顾施工期间居民正常使用车棚的需求,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在社区的统筹协调与全程监督下,施工方仅用3天就完成了车棚维修工作,不仅修复破损墙面、加固棚体结构、修整平整地面,还对车棚进行整体粉刷,让老旧车棚焕然一新。维修完成后,社区第一时间向居民反馈整改结果,赢得居民广泛好评。
一面锦旗、一声感谢,是居民对管庄地区民生工作的肯定,更是持续前行的动力。朝阳区管庄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地区将继续聚焦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拿出更多实招硬招,把“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以实干担当续写为民服务新篇章。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