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阳区酒仙桥街道红霞路(北)社区七号院的公共墙体完成“焕新升级”——原本单调的墙面被一幅幅主题鲜明的彩绘覆盖,“苏式”筒子楼、红霞影剧院、大烟囱等承载酒仙桥地域特色的元素跃然墙上,搭配社区IP形象“红小霞”的指引,让老旧院落变身“记忆打卡地”,成为街道探索老旧社区治理的生动注脚。

听民意改墙面,留住酒仙桥“烟火气”

“既要环境整洁,更不能丢了老街坊的味道。”这是改造前期酒仙桥街道红霞路(北)社区居民议事会上,老街坊们最集中的诉求。为守护酒仙桥地区的历史韵味,街道指导社区以党组织服务群众项目为抓手,将七号院墙体改造列为民生重点工作,通过“入户走访+议事协商”的方式广泛征集意见,最终将“整理周边花草”“保留建筑年代感”等20余条居民建议融入方案。

改造过程中,社区邀请专业彩绘团队深耕酒仙桥文化元素,不仅在主干道两侧、居民楼外立面绘制地域特色场景,还创新加入消防安全宣传板块——醒目的警示标语与逃生示意图嵌入老旧小区场景,让安全知识“看得见、记得住”。“买菜路过就能学两招,比贴通知实用多了!”家住七号院的王师傅坦言,如今抬头可见的彩绘墙,既留住了“老家酒仙桥”的记忆,又多了份安心。

沉浸式治理,解锁老街“幸福密码”

彩绘墙的焕新,是酒仙桥街道以“沉浸式工作法”推进社区治理的缩影。近年来,街道以党建为引领,指导红霞路(北)社区通过思想“沉浸”听民意、脚步“沉浸”解难题、情感“沉浸”聚人心、安全“沉浸”筑防线,不仅顺利推进地区旧城改建项目,更围绕“温暖旧改,焕新出发”主题推出系列民生活动:征集街坊记忆老照片、发放限定文创礼盒、组织坝河健步走打卡城市更新、开设旧物“兑换超市”、举办老街坊装修培训……从环境改造到服务升级,全方位满足居民多元需求。

“墙面变美只是开始,我们要让治理温度直抵人心。”酒仙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街道将持续聚焦居民需求,指导红霞路(北)社区做好温暖旧改“后半篇文章”,通过更多接地气的民生服务,让老街坊在环境焕新中感受“酒仙桥温度”,让烟火气与人情味在街巷间长久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