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朝阳,寸土寸金的城市肌理中,那些被遗忘的角落正悄然苏醒。它们曾是通道旁、站台下、商圈边缘的零星片段,如今却成为城市温度的生长点。这些日常半径内的“小而美”的蜕变,让人与当下的生活温暖相拥。
十月的最后一天,地铁1号线国贸站内,一处曾经的售票设施焕然新生。北京地铁首家咖啡店在此开业,乘客出闸即可扫码下单,即刻享用现制饮品。更为贴心的是,为契合通勤族“分秒必争”的节奏,店铺推出“地铁快享”模式,支持手机提前点单、到店即取。这种“网订站取”的新模式,将通勤流程与生活需求无缝衔接,提升了出行体验。这家不足十平米的咖啡店,象征着城市公共空间利用的新思路。这种“嵌入式”改造为高密度公共空间的效能提升提供了新可能。

视线转向朝阳公园旁。一座东西延伸的非机动车车棚内,不时有市民和外卖骑手推车进出。这座可容纳500余辆车的智能充电车棚,每个车位都配备了充电接口,成为商圈周边一道新的风景线。
在这寸土寸金的商圈“挤”出这样一座车棚,背后是多方协调的努力。车棚所在地原是蓝色港湾商圈环形通道和朝阳公园停车场的一部分,麦子店街道多次沟通,两家单位“各让一步”,共同促成了这一便民设施的落地。这座智能车棚全区域配备智能充电系统,具备过充自动断电功能,并配有消防喷淋、24小时火源识别监控等设施,可自动联动消防站报警。此外,车棚还集成换电、打气、简单维修等“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了便民与安全的统一。
在垂杨柳医院新院区,东北角的一处闲置边角地也迎来了新生。考虑到就诊患者的停车需求,双井街道高效利用该地块建设了非机动车停车场。32部安防监控实现全域无死角覆盖,监控信号直接接入医院安保控制室,由医院与街道巡防队共同巡查守护。260个充电接口区域配备标准化防火隔离板、温感自动灭火球等设施,为就医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停车服务。

这些碎片空间的创新利用,不仅解决了具体的生活需求,更体现着城市对每一位劳动者的尊重与关怀。
朝外街道悠唐购物中心内,外卖订单络绎不绝。仅美团一个站点日订单量就达3500单,近百名骑手日均在此停留至少15分钟。在商场地下一层的黄金位置,“朝外U邻里美食行者休息区”绿意盎然,成为骑手们忙碌间隙的歇脚处。这个休息区的选址历经多轮筛选优化。最终,商场选择牺牲部分商业经营空间,将其设在餐饮区中心位置。周边聚集着快餐、小食等外卖订单密集的商户,骑手接单后可迅速取餐,等单时也能歇脚充电,真正实现“休息不误接单”的贴心设计。

更令人感动的是,商场正门东侧专门设置了“骑手入口”,对面扶梯可直达地下一层餐饮区,左侧电梯通高层餐饮区。大餐饮区设立的公共取餐柜,精准契合了不同餐饮类型的配送特点。商场东侧的专属停车区与这些内部优化形成完整闭环,从停车、进门到取餐,打造出全方位的“骑手友好型”商业空间。
在属地与商场的共同努力下,这个休息区已超越了单纯的歇脚功能,升级为综合服务站。属地牵头引入社会资源,在下午骑手空闲时段提供政策咨询、法律咨询、牙医问诊、中医理疗等多种服务。商场内的商户也积极参与,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低至5折的专属优惠。

这些散落在城市各处的碎片空间,如同星星点点的火光,照亮的不仅是取餐的捷径、停车的便利,当每一处被遗忘的角落都被温柔以待,当每一个微小的需求都能得到回应,这座城市便真正成为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家园。(北京朝阳APP)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