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阳区望京街道的多个小区里,智能回收设备成了居民日常遛弯的“打卡点”。由万物新生集团打造的“爱回收·爱分类”智能回收项目,以“互联网+回收”的创新模式扎根望京,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可回收物投递,用便捷体验推动绿色生活理念落地生根。

居民点赞:下楼投废品积分能变现

“以前攒的纸板、塑料瓶,扔了可惜、放着占地方,现在遛弯顺手就能投,还能换积分提现,太方便了!”夏都雅园社区居民的心声,道出了望京街道居民的共同感受。如今在望京,从夏都家园、花家地北里到南湖西里、望花路西里等小区,居民只需通过微信扫码、手机号验证或人脸识别,就能一键开启智能回收设备箱门,将可回收物一次性投入。

设备会自动完成称重、积分核算,积分实时到账且支持微信提现,全程无需专人值守,24小时随时可投递。这种“投递有回报、流程零繁琐”的模式,彻底改变了居民“不知往哪扔”的困境,让垃圾分类从“责任负担”变成了“日常习惯”。

体系支撑:“点—站—场”让低值回收物变废为宝

望京街道推广的智能回收设备,背后依托“点—站—场”三级运营体系,实现了可回收物全流程精准管控。在投放端,街道按约每150户配备一台的密度,在小区免费铺设设备,打通资源回收“最后一百米”;中转端,设备满柜后通过物联网自动发送清运信号,调度人员就近取件,回收物资凭专属二维码全程追溯,清运车辆统一标识、工作人员规范着装,确保流程标准化;集散端,分拣中心采用5S管理标准,通过半自动流水线将可回收物精细分拣为40余个品类,仅做分拣、仓储与运输,不进行二次加工,实现零污染、零排放。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该体系回收的物资中,低价值塑料、混合纸张等以往易混入生活垃圾的低值可回收物占比达60%至70%。这些物资的有效分离,不仅减少了社区楼道、公共区域的杂物堆积,还降低了消防安全隐患,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绿色升级:科技重塑城市环保生活新生态

自“爱回收·爱分类”智能回收设备在望京街道投入使用以来,已覆盖大西洋310号楼、望京路4号院、西八间北里等多个小区,成为街道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抓手。智能系统不仅能自动记录投递行为与积分明细,方便居民追溯查询,还能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在满柜或出现异常时自动发出维护提示,保障服务持续顺畅。

从“占地方的废品”到“能变现的积分”,从“专门找回收点”到“遛弯顺手投”,望京街道以科技赋能环保,让绿色生活触手可及。随着智能回收设备在更多社区的推广,这抹亮眼的“绿色”正重塑着居民与环境、城市的相处模式,让垃圾分类成为望京街道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也为朝阳区乃至全市社区环保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