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启动以来,朝阳区望京街道持续深化“银龄行动”,通过指导社区建队伍、搭平台、拓服务,推动老年志愿服务拓面升级、提质增效。目前,街道已培育大西洋新城社区“红烛姐妹花”、花家地西里三区“爱心”理发队等18支特色银龄志愿服务队,千余名退休老人化身文明劝导员、治安巡逻员、矛盾调解员等“多面手”,用实际行动为社区治理注入“夕阳红”力量。

“我们虽然退休了,但想为社区多做点事的劲头没减!”南湖西园社区“银龄志愿者队”队长介绍,这支由退休人员组成的队伍,始终秉持“老有所为、服务邻里”的初心,活跃在社区文艺、安防、帮扶等各个领域。在望京街道的统筹指导下,该队伍已成为社区治理的“生力军”,其打造的“文化传承+平安守护+邻里帮扶”服务模式,成为街道“银龄行动”的典型样板。

作为社区文化传承的“摆渡人”,志愿者们将文艺特长转化为服务资源。队伍旗下的“音乐之翼”合唱团、社区舞蹈队常年开展活动,退休教师李阿姨带领的合唱队不仅定期排练,更在春节、国庆等节点编排红歌联唱、戏曲表演等节目,为居民送上免费视听盛宴。“每次演出都坐满了人,邻里们跟着唱、跟着乐,关系都近了不少。”社区居民王女士说,这些银发文艺骨干让优秀文化在欢声笑语中代代相传。

红袖标、红马甲是志愿者们的“身份勋章”,更代表着一份平安承诺。每天清晨到傍晚,社区各个执勤点位、消防通道、单元楼前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68岁的张师傅是治安巡逻组的老成员,寒来暑往从未间断:“我们年纪大了,对社区情况熟,发现楼道堆物、消防器材过期这些问题,能第一时间上报处理。”望京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负责人表示,银龄志愿者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已成为社区隐患排查的“移动探头”,累计协助整改安全隐患200余处。

“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情,在志愿者的帮扶中不断升温。针对社区高龄、独居老人较多的情况,队伍组建“一对一”帮扶小组,定期上门探望、陪聊解闷,天气晴好时还搀扶老人参与社区活动。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志愿者们主动承担“送学上门”任务,挑选党史学习书籍送到家中,确保老党员“离党不离学”。“小吴他们每周都来,帮我买菜、读报纸,比亲人还贴心。”82岁的独居老人陈奶奶说。

在文明创建一线,志愿者们更是文明新风的“践行者”。垃圾分类桶站旁,他们耐心指导居民分类投放;社区清洁日里,他们带头清理卫生死角;日常巡查中,他们主动劝阻不文明养犬、乱停车等行为。在其带动下,南湖西园社区垃圾分类准确率提升至92%,连续三年获评望京街道“文明社区”。

“银龄行动是街道激活老年人力资源、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的重要举措。”望京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街道将进一步完善银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培育更多特色服务队,让“夕阳红”在社区治理中持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