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感受文化氛围、度过惬意时光?在北京朝阳,唱京剧、做手工、沉浸式读书……从婉转唱腔到非遗手作,快来亲身解锁一场“可触摸、可体验、可拍照、可发圈”的文化之旅吧!

近日,东坝地区的“憩余同乐社”在朝阳区工人文化宫庆祝成立115周年。舞台上锣鼓铿锵,皮黄悠扬,老、中、青、少四代票友同台献艺。资深票友韵味醇厚,功底扎实;北京中学二分校的学子们则以青春朝气演绎《红灯记》选段,展现出传统艺术薪火相传的动人画面。

“憩余同乐社”始创于1910年,历经百年传承,从最初的20余人自娱自乐,逐步发展壮大。如今已成长为成熟社团,票友们不仅能娴熟驾驭清唱、彩唱,更成功排演多部大型剧目,并多次在全国及市、区级戏曲大赛中获奖。

除了感受国粹魅力,北京朝阳还解锁了家庭阅读新方式。亚运村图书大厦正在举办的“暖居读书季:把家的温度读出来”2025书饕节,以沉浸式场景书展和丰富互动活动,为城市生活增添书香暖意。

亚运村图书大厦内,“不想睡书架”为夜读族营造静谧空间,“好梦书架”汇聚心理读物与助眠文创,“历史书架”满足知识探索,“生活书架”则让阅读灵感融入日常。特别设置的“暖fufu专架”通过书籍与毛绒玩偶的创意搭配,成为传递温暖的特色角落。

除静态展示外,书饕节每周举办“暖居亲子共读会”“心理赋能?暖居充电站”等多元活动,覆盖全年龄段读者。活动还延伸至公益领域,通过走进特教学校、举办旧书换享会、设置社区主题摊位等举措,结合线上话题互动,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非遗技艺也在社区中扎根。11月20日,盘扣制作技艺初级课程在亚运村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开课,标志着新一处非遗传习基地正式启用。在传承人胡玲指导下,社区爱好者从基础技法学起,亲手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新落成的“盘扣传习基地”是朝阳区拓展非遗传承空间的具体实践。通过提供固定教学场所,让盘扣这类传统技艺从“遥不可及”变为“触手可及”,真正融入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

在双井街道,各社区便“花式出招”,让非遗在居民的巧手与笑语间真正“活”了起来。在垂东社区,一场非遗菩提手串DIY活动搭建起沉浸式体验的平台,在指导老师细致讲解下,大家围坐一堂,专注穿串、交流技巧,欢声笑语中满是邻里间的温情;在富力西社区,一场非遗螺钿手链制作活动吸引了手工爱好者,近两个小时的精心制作,零散的原材料在居民们的巧手下,成为闪耀着温润光泽的螺钿手链;在黄木厂社区,辖区青年志愿者与新就业群体志愿者,以宋锦手工创作为纽带,为老年群体送上暖心关怀。“跟着志愿者们一步步学做宋锦葫芦,看着普通的布料变成漂亮挂件,不仅动手动脑,这样的活动我们太喜欢了!”一位阿姨举着完成的作品,笑容洋溢地说道。

从百年票房的薪火相传,到书香市集的创新体验,再到非遗课堂的社区扎根,这些文化实践共同勾勒出朝阳区多元、包容、充满生机的文化生态。在这里,传统与现代自然交融,专业引导与群众参与相得益彰,文化正以其最质朴的方式,温暖着城市,丰富着生活。(北京朝阳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