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花蕾(右一)与流调组工作人员一起研究工作。

人员集结最快、流调排查最快、落地找人最快、数据推送最快、现场封控最快、消除隐患最快……

在抗疫战场上,流调人员就是前沿阵地上的“侦察兵”,他们与时间赛跑,成为抗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北京市隆福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医学博士、中共党员耿花蕾就是其中一员。

追溯传染源、追踪行动轨迹、排查密接者,流行病学调查可谓是疫情防控的基础性、源头性工作。在前几轮疫情中,耿花蕾作为组长一直负责北京市隆福医院流调队配合区疾控的流调工作。在本轮疫情中,作为北京市隆福医院20人流调组组长,她深知:面对疫情,就靠一个字——快。

一头短发、身材娇小的耿花蕾,带领队员准备物资、讲解任务注意事项、协调任务派发,努力与病毒赛跑。为了提高流调工作的准确性和快速性,她经常错过吃饭时间,饿了就吃一个面包、一包泡面充饥。

每天连轴转,不停接打电话,耿花蕾的手机永远24小时待机,从不漏接一个电话。

由于需要拨打被流调人员电话了解情况,与街道、疾控、医院、现场采样人员协调对接,每天通话百余次,大量的询问、回复导致耿花蕾喉咙沙哑、眼睛充血,但她舍不得休息片刻。同事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纷纷劝说她休息休息,但总对流调溯源工作放心不下的她始终坚守在岗。

“迅速派人赶到相关点位进行采样。”一天晚上,北京市隆福医院流调队接到东城疾控关于某区域有涉疫人员的报告。由于此次疫情涉及范围较大,速度和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夜里10点半接到疾控通知,10分钟内我们就安排好三组流调人员及所需物资。”晚上11点,流调采样队员由闪着灯的警车护送进入该区域。

唰、唰、唰……黑夜中响起穿着靴套的流调队员发出的脚步声。足足有几千平方米的区域内,一个个矫健的白色身影对每个点位都进行了详细的采样。第二天凌晨5点,历时六个多小时的现场采样才全部完成。送完样本后,队员们终于可以喘息一阵,可耿花蕾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录入送检单及时发送给疾控中心,“脚停手不能停,病毒跑得再快也要把它抓到。”

正是由于响应及时,耿花蕾带领隆福医院流调队与其他各个环节配合默契,该区域疫情没有再继续蔓延。“这时就觉得辛苦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耿花蕾说,春天终究会来,我们将共迎花开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