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熙熙攘攘的东四南大街拐进内务部街,环境一下子安静下来。青砖灰瓦间,胡同里看不见拥挤的车辆,路面宽敞整洁,老人在家门口聊天,小孩子在胡同里尽情地玩耍。记者从东城区城管委获悉,随着胡同西口立体停车场投入使用,居民刚需停车迁移出去,内务部街成为东城区第44条不停车胡同。

内务部街全长727米,宽7米,不仅承担着沿线1500多位居民日常生活出行,还是胡同内北京市第二中学1700余名学生和教职员工上下学的必经之路。从2017年开始,内务部街先后经历了两轮环境整治提升,胡同“颜值”提升的同时,停车问题也更加突出。“汽车一辆挨着一辆就顺着墙边停放,中间还夹杂着自行车和三轮车,使原本就不宽阔的路面变得更加狭窄。”居民王先生说。

去年,东城区与朝阳门街道办事处大力推进“胡同不停车”,改善内务部街胡同环境秩序,提升人居环境水平。经过前期摸排,胡同的停车需求约为百余辆。为了给这些车辆寻找“新家”,东城区将紧邻东四南大街、位于干面胡同西口的平面停车场进行“平改立”,命名为“内务部街停车场”。去年8月,停车场完成“平改立”建设,由原来停放三四十辆增加至可停放80辆。

记者在现场看到,停车场内有两栋立体停车楼,均为上下两层,呈南北走向。停车场管理人员介绍,停车楼采用的是双层升降横移式停车设备,顶层载车板可上下升降,底层载车板只做左右横移。如果车主的车停在第二层,取车时管理人员将底层对应车位通过横移让出空位,这样第二层车位可以直接下降到底层,车主就能取车,整个过程不会超过半分钟。由于设备运行效率高,即使在早晚高峰时段,停车场进出口也不会出现车辆淤积的情况,此外,停车场还配备了5个充电桩,供胡同居民的新能源车充电使用。

停车场建成后,动员居民自愿将车停到停车场成为街道面临的难题。内务社区书记史海宁介绍,为了动员车主挪车,社区先后召开了多次居民大会,组织开车居民与不开车居民对话,让胡同居民认清胡同公共空间的属性和占道停车的弊端,引导居民认识到胡同不停车是便民利民的好事,此外,运营停车场的公司也出台了相应优惠政策,在优惠停车的基础上,如整交一年的停车费可以减免一个月,如果在规定期限前主动挪车的,还能再减免一个月。这样一来,胡同的车主纷纷将车开进了立体停车楼。

目前,内务部街已有75辆车入驻了停车场,其余的车辆也通过道路停车认证等措施迁移出胡同,整条胡同实现了不停车。“现在胡同环境整洁、安静,我站在胡同东口能一眼望到西口,心里那叫一个痛快,感觉几十年前的胡同生活又回来了。”年近七旬的闫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