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承办的2023年“丝路大V北京行”活动正式启动。8月22日,来自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奥地利、泰国、哈萨克斯坦等国的丝路大V走进东城,登上钟鼓楼俯瞰古都风貌,走进吉祥戏院感受京剧艺术。
北京钟鼓楼(鼓楼、钟楼)始建于元代,是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作为一组高大巍峨的“时间建筑”,前后纵置、互相衬托着矗立于北京中轴线的北端。丝路大V们首先走进鼓楼,参观了数字沉浸展“时间的故事”。
展厅内遮光帘升起、灯光转暗、提示音响起,丝路大V们循着钟鼓之声,在充满仪式感的720°全沉浸空间内自由漫步,体验四重数字光影艺术下鼓楼的时空变幻,了解钟鼓楼的建筑历史和特色、计时报时运行机制,回溯它和北京中轴线的时光流逝和保护传承故事,感受历史与我们的温暖共生……光影流转,似乎带人穿越时空,也让奥地利社区电视台Okto总编辑塞纳德深受震撼,他向记者说道:“在北京这座城市里,现代文明与历史做到了完美的结合。”
随后,丝路大V们登上鼓楼二层展厅。展厅内展有25面报时更鼓,1面主鼓代表一年,24面群鼓象征二十四节气,均根据清朝嘉庆年间尺寸仿制,身着民族服饰的鼓手来到主鼓前开始击鼓表演,浑厚有力的鼓声在大殿内回荡,吸引了丝路大V们拍摄记录。前罗马尼亚国家广播电台文化部主编、著名汉学家罗阳听得尤其认真,不时地向讲解员提问交流,“我从钟鼓楼中感受到了中国古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时间的重视。”他说。
结束鼓楼参观后,丝路大V们登上钟楼,了解钟楼历史,俯瞰古都风貌,一座座四合院在绿树掩映下整齐排列着,显得古朴而整洁。“我对胡同有着特别深的感情,在北京的胡同里可以找得到北京的历史。”罗阳语气坦诚且真挚。在北京出生、读书的罗阳,此次再次回到北京,他专门抽空到胡同里逛了逛,“现在的胡同环境非常好,居民既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而且那种很珍贵的胡同氛围也被好好地保留了下来。”
当晚,丝路大V一起走进位于东城区王府井大街的吉祥大戏院,感受中国国粹——京剧艺术的魅力。吉祥大戏院始建于1906年,是北京著名的百年老字号戏院,见证了京剧艺术的形成与发展、鼎盛与繁荣。戏院致力于打造成为“原声剧场”,是东城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展示平台。
大戏开始前,大家走进后台,学习“四大名旦”知识,近距离观看演员勾脸、化妆。“这种特别的脸谱化妆一般需要多久?”“服装上这种精致的花纹是手工制作的吗?”参观过程中,丝路大V们不时地向工作人员提问、学习。听到工作人员说可以穿上精美的戏服体验,丝路大V们纷纷跃跃欲试,轮番换上戏服,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甩水袖、做身段。这样的后台体验也让现任柬埔寨外交与国际合作部亚太总司东亚司副局长、曾在华学习6年的泊利福,回忆起北京求学期间看过的京剧选段,“这次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京剧艺术,尤其是演员们各式各样的脸谱我觉得非常有艺术感。”泊利福表示,在东城充分感受到了浓郁的古都风韵和传统京味文化,希望能更加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努力成为两国之间的友谊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