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是绣花功夫雕琢出来的精致城市,是奏响老城复兴最美“变奏曲”的首善之区。近年来,东城区将历史风貌保护、城市功能提升与居民生活改善有机结合,做足做实“绣花功夫”,绘就舒朗宜居城市新画卷。
如今,东城区对标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要求,不断优化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质,努力走出一条“都”与“城”相融共生的崭新路径,持续建设舒朗精致、便民惠民的宜居城区。
守护老城传统风貌,核心区“静下来”
深秋时节,在钟鼓楼下,第十三届“钟鼓楼杯”象棋比赛拉开帷幕,120位棋手按照“中”字形排开,分坐棋盘两侧,棋手、居民、游客构成了一幅温馨和谐的画卷。
“老街坊有了现代生活!”打小住在钟楼湾胡同的老陈一提到小院改造就赞不绝口。钟楼湾胡同周边先后经历了“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申请式退租和保护性修缮、“第五立面”整治……日前获评北京“最美街巷”。
近年来,东城区紧扣“两轴一城一环”城市空间格局,启动实施两轮控规三年行动计划,率先开展对历史文化街区的规范化管控,守护老城传统风貌和历史肌理。
街巷美起来,“迎宾门”也亮出来!今年“五一”假期前,北京站进站口外接出来的红色罩棚拆除,老北京站栗红色大门亮出来,典雅大气的北京站露出建筑全貌,与长安街景交相辉映。
北京站是首都重要的门户地标,为不断满足旅客出行需求,东城区自2023年对北京站周边环境进行整治,通过全面组织拆违治乱、系统重构功能布局、激活市场参与动力、恢复站内历史风貌、提升站区形象品质等系列措施,使站区接驳换乘效能显著提升,大国首都“迎宾门”风采重现。
提升后的北京站地区更加以人为本、舒适便捷。北京站地下停车场新增了两部无障碍电梯,方便腿脚不便的旅客上下;网约车候车区的休息厅宽敞明亮,冬暖夏凉。“进来的时候觉得很舒服,浮躁的心情一下就平复了。”一位旅客边说边找座位坐下。
近年来,东城区累计拆除违法建设120余万平方米,完成区域性市场疏解提升21个,实现天坛医院整体搬迁,4657户居民通过申请式退租改善生活条件。改造升级商务楼宇110栋次,盘活产业空间超50万平方米,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楼宇经济标杆城区30强”。
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林荫路“建起来”
走出家门便入森林,越来越多的城市森林公园,让东城居民休憩时,抬头见绿、低头有花、远眺是景。
站在安定门桥上眺望,高大的栾树、北美海棠一路向北,繁盛枝叶下一片浓荫葱郁,道路沿线以宿根植物为主的花境通过精心的设计和搭配,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以安定门桥为原点,向北延伸的安定门外大街、贯穿东西的安定门东西大街,无疑成为了东城区林荫路、城市画廊、绿色立交桥建设成效最为集中、显著的区域之一。
2024年,东城区全面启动花园城市建设,立足于首都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分批分段开展城市路网绿化美化,共建成5条城市画廊、6条林荫路、11座绿色立交桥,为市民游客打造了“繁花相伴、绿荫相随”的首都核心区出行体验。
历时近一年,近日,东城区朝阳门南北小街区域环境提升告竣。拆除了全街4600延米围栏,充分利用旧有植物,将原来9960平方米的封闭绿地调整为1.1万平方米的开放绿地,面积增加了12%。拆栏透绿,小街从“道路林荫化”向“街道公园化”转变,让绿色景观与人们的距离更近。
近年来,东城区持续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改造提升后的崇雍大街、朝阳门南北小街与平安大街(东城段)、朝阜路(东城段)一道,在长安街以北形成了“两纵两横”健步悦骑林荫景观大道,人们可以在此穿绿而行、赏游古今。
今年以来,一批口袋公园“拔地而起”。西总布胡同东口南侧,近1400平方米、名为“总布拾光”的口袋公园新近开放,往来市民路过此处都能穿越绿意。公园保留了原有的一棵老树,增加休憩座椅,地面铺装融入了历史典故,述说着西总布胡同的历史。
南门仓胡同西口,毗邻600年皇家粮仓——富新仓的仓墙,通过道路渠化,新增一处230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仓礼园”,取“仓廪实而知礼节”之意。刚刚建成,就有不少小朋友和家长在这里踢毽、跳绳。
如今在东城,可以感受到人间画卷赋予的舒适与和谐。通过留白增绿,全区建成口袋公园近90个,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9.23%,人们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推进城市更新改造,老胡同“活起来”
漫步前门东区,全球首家开放式胡同四合院酒店——前门文华东方酒店精彩亮相;西总布片区,推进“针灸式”更新,“共生院”变身“时空集美术馆”;东四“国风静巷”静美如诗,重现“天棚鱼缸石榴树”胡同风情……在东城,老街区持续焕发新活力,为胡同居民带来舒朗宜居的生活环境。
自2019年起,东城区实施了皇城景山、西总布、国子监等10个申请式退租项目,惠及居民4654户;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全面加速,纳入改造项目344个,加装电梯79部,完成腾退及改建直管公房简易楼26栋,核心区首个危楼改建试点项目光明楼17号实现居民回迁入住;打造28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128个社区、服务居民53.41万人,成功入围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批全域推进先行试点区。
近年来,东城区坚持完善和提升首都功能,聚焦五大类12项城市更新项目,扎实推动城市更新行动,连续三年参与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共有5个项目入选最佳实践项目、7个项目入选优秀项目,打造出了城市更新的“东城样本”。
皇城景山三期作为全市首个“片区综合性更新”试点,统筹文物修缮、风貌保护和产业导入,开展地上地下一体化改造提升。现已完成整院退租200个。
老街、胡同、四合院是北京独有的城市肌理,也是东城区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重点。背街小巷古朴静谧,45条“不停车”胡同、13条“北京最美街巷”,畅通了城市的“毛细血管”。三里河重现“水穿街巷”,风光无限好。推进“美丽院落”建设,在保留院落古朴风貌的同时,提升“庭院人家”居住品质。如此,老城胡同里的“京味儿”更浓,居民的日子也变得更有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