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经复查确认,东城区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区”称号。区内14家单位经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为更好发挥全国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东城文明网特开设“全国文明单位巡礼”专栏,全方位呈现东城区文明单位创建成效,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形成“文明创建人人参与,文明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东城区民政局发挥文明单位示范引领作用,参与助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主动融入首都城市治理,在“认领一个路口、美化一方家园、打造一个阵地”“三个一”主题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弘扬文明新风尚。
加强组织引领,深化桶前值守初心使命
东城区民政局深刻认识垃圾分类对文明城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重要性,将推动干部职工参与“桶前值守”作为落实“美化一方家园”要求的关键切入点。局党组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制定内部实施方案,明确参与范围(局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责任分工和激励机制,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利用业余时间,在早晚投放高峰积极参与“看桶、守桶、护桶”志愿服务,以身作则,带动身边居民养成分类习惯,推动局系统内部形成“自愿参与、社区报到、定时服务”的常态化值守模式;鼓励干部职工结合个人时间,在所属社区安排下,定期参与值守;发挥民政贴近社区、服务群众的优势,要求干部职工在值守过程中,结合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等民政政策,适时开展惠民宣传和文明倡导,延伸服务内涵。
强化率先垂范,抓实路口文明认领责任
在“认领一个路口”活动中,东城区民政局立足自身,组织本系统力量切实履行文明引导责任。局机关党委牵头负责,根据“位置就近、活动便利”原则,选定适合本单位干部职工集中参与的路口(如单位周边或职工居住集中区域路口)进行认领。明确认领路口的名称、服务时段和频次。
东城区民政局组建以党员干部为核心的民政局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队,制定详细排班表,确保认领路口在指定高峰时段有统一着装、标识醒目的民政志愿者在岗服务;强调安全规范,上岗前进行必要培训;规范引导服务,要求志愿者在认领路口重点对行人闯红灯、非机动车越线等不文明行为进行耐心劝导,维护通行秩序。同时,主动为老幼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提供过街帮扶,将交通路口转化为传递民政温情的“文明窗口”。通过规范的引导和温暖的帮扶,东城区民政局志愿者在服务中展现民政干部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素养,提升民政系统作为全国文明单位的社会美誉度。
融合共建促文明,切实提升创建实效
围绕“打造一个阵地”,东城区民政局注重将“桶前值守”与“路口认领”的实践成果融入日常管理和文明创建长效机制,将干部职工参与“桶前值守”和“路口认领”的表现与民政系统“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相结合,激发干部职工持续参与热情;定期总结交流经验,选树身边典型,引导干部职工将桶前值守和路口引导中培养的沟通协调、群众工作能力运用到民政业务中,提升服务群众水平。通过系统内干部职工的广泛、持续参与,巩固文明成果,带动更多社区居民关注垃圾分类和交通文明,助力营造“美化家园、文明出行”的良好社会氛围。
未来,东城区民政局将持续深化“三个一”主题活动实践,以更高标准履行全国文明单位职责,为提升东城区城市文明程度贡献坚实的民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