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开学季来临,东城区多部门提前谋划、协同发力,围绕校园安全、交通疏导、环境整治、食品安全等关键领域推出多项务实举措,打出一套“精准高效、闭环联动”的“保障组合拳”,为全区师生筑牢新学期“平安防线”。

早研判+强巡查 守好校园周边环境关

为全面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秩序保障工作,开学前,区城管执法局提前研判、周密部署,梳理违法形态高发点位,重点针对无照经营、非法小广告等违法行为,加强校园周边执法检查。区城管执法局将校园周边点位纳入常态化分析预警体系,遇到诉求高发情况时,立即对相关街道执法队进行调度,督促各执法队强化执法检查,采取长效措施。

开学季,各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主动对接辖区学校,以“清路铲阻”为重点开展“开学季并肩行动”。每日早晚上下学高峰时段,执法人员采取盯巡结合模式,在全区学校周边严厉查处街头游商无照经营、散发非法小广告、店外经营、堆物堆料等影响交通通行秩序与环境秩序问题。据统计,全区城管系统已开展集中整治20余次,检查点位100余处次,发现并处置相关违法行为67起。

通学公交+分级管控 破解出行堵点难题

面对开学日通勤通学叠加的交通压力,区教委充分发挥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牵头作用,对全区校园周边交通状况按片区进行分析研判,积极做好治理规划落实。一方面,将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整治纳入年度教育系统重点计划,要求各学校、幼儿园开学前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及学生加强宣传引导;另一方面,针对北京站地区、永外地区、安化楼地区等通学问题突出区域,区教委联合区城管委、东城交通支队、东城公安分局及北京市公交集团,继续开展“通学公交”服务提升工作,对通学车辆驾驶员进行培训、检查,加强源头管理,对通学车线路、站点动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并针对站点提前安排专人值守巡查,持续进行共享单车调度清理,确保通学车辆运行平稳、有序。

开学首日,东城交通支队按照“分级管控、梯次布警、远近协作、灵活机动”的原则,细化落实“一校一策”机制,依托“三维五式”工作模式,完善校园护学勤务分级管控方案。针对8所学校主干路周边、交通流量较大的校园周边重要交通节点,东城交通支队根据路板条件安排疏导卡控岗位,在辅路采取限时禁行机动车或在机非分道线设置临时辅路卡控车辆,全面提升路面管控能力;针对35所学校周边采取限时单行或采取限时禁行,同步加强绕行疏导;在5所学校集中区域,综合施策,部署力量进行管控,保证上下学高峰时段交通安全。

食堂优化+监督抽检 守护师生健康底线

开学首日,区市场监管局、区教委对体育馆路小学、安外三条小学、地坛小学等学校食堂开展联合视导检查。其中,体育馆路小学是北京市首批采用“中央厨房+微厨房”供餐模式的试点学校,通过优化食堂后厨布局,解决了学生自带餐具的问题,该校利用暑期全面施工改造,翻新了地面、墙面、天花板,更新了保鲜库、消毒库等设备设施。安外三条小学、地坛小学均进行了硬件设备升级改造。

执法人员深入后厨,先核查从业人员晨检记录与健康状况,再检查食材贮存、加工制作、餐饮具洗消等环节,重点核验新设备运转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同时提示食堂做好“央厨”净菜验收与分类存放,防范采购环节食品安全风险。

东城区多所学校食堂利用暑期完成食堂硬件升级甚至新建食堂,完善病媒生物防治、餐具清洗消毒等设备设施。区市场监管局监管人员从前期对接、图纸审查,再到竣工验收全程跟踪指导,确保每一处改动都符合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健康监督所)在开学前对辖区23所中小学校、14家托幼机构开展监督抽检,检查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落实、教学环境、饮用水卫生安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等。开学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健康监督所)联合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各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督导,强化重点区域的巡查,充分利用现场与非现场监管手段,对关键环节的落实情况持续跟踪,为广大师生营造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