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抵抗力相对脆弱,且合并基础性疾病的比例较高,因此,一直是疫情防控过程中需要重点保护的人群。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多次建议老人疫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不串门、不聚会,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与外人接触。北京市卫健委也提醒,家人应多关注家中老人的饮食、睡眠、精神状态等日常生活情况。
在疫情防控的同时如何做好老人的服务保障工作,是新形势下养老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大兴区清源街道有一部24小时的养老服务热线,得益于平时的宣传到位,辖区里的老人无论遇到大小事儿,总喜欢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进行咨询。尤其是最近随着疫情发展形势,老人减少了外出,居家生活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扰,这部热线也比以往更加忙碌。
“很多打来电话的都是独居老人,因为长时间待在家里,有的老人比较焦虑。”清源街道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工作人员有时能明显感觉到电话那端的老人有些抑郁,精神状况不是特别好,身边又没有子女陪伴,流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助感。这时候,她就会特意陪着老人多聊聊,尽可能地去缓解老人的紧张情绪,“其实归根到底,老人就是想有人能陪着他们多说说话。往往和他们聊了一会儿,就能感受到他们的精神状态明显变得放松了。”
除了“话疗”,对于老人疫情期间通过服务热线的求助,街道也及时响应。家住枣园社区的胡先生曾经来电表示,老伴儿准备住院,需要48小时的核酸阴性证明,但老人腿脚不方便,询问街道工作人员能否帮助把老人送到核酸检测点。在了解到老人没有轮椅后,工作人员按照约定的时间,做好防护、带上备用的轮椅前往老人家中,推着老人去检测点检测。在老人前往医院时,工作人员还帮着联系专人陪同就医。
前几天,丽园南区的齐女士打来电话,反映家里的常备用药没有了,自己因腿脚不方便无法下楼,家人又不在身边无法帮其开药,因此联系街道寻求帮助。接到老人的电话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响应,按照老人要求到社区卫生站购药,再由工作人员配送,把开好的药挂在老人门上,无接触服务。
“我们前段时间还给辖区内的一些老人安装了一键通电话,设置了两个紧急联系电话,一个是他们子女的号码,另一个就是我们的这部养老服务热线,老人有突发情况,我们随时响应。”工作人员说,他们对登记在册的老人电话进行了数据化处理,如果遇到老人紧急求助,却说不清楚自己的信息及家庭住址的,只要通过查询打过来的电话号码,系统就会快速检索出老人的相关信息,以便及时处理突发情况,避免发生意外。
特殊时期,保护和照顾好老人,不仅仅是家人的责任。经过几轮疫情的考验,我们欣喜地看到,不少为老服务工作者都能考虑到老人这一群体的特殊需求,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服务和人文关怀,让疫情下的老人能够感受到温暖,从而战胜孤独、无助和焦虑。
做好老人的服务保障工作,是疫情防控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怎么照顾好这一特殊的脆弱群体,是当下以及未来考验家人、为老服务工作者,甚至全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