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兴区花园城市建设的重要实践,“见缝插绿、以绿聚心”的理念正深度融入社区治理的每一个环节。在大兴区榆垡镇空港华苑社区,一排排崭新的花架子成为楼栋间的亮丽风景线。这些看似普通的设施,不仅是居民摆放花卉的“生态小平台”,更成为花园城市建设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生动注脚,让“绿色”从景观符号转化为凝聚民心、激活自治的新动能。
大兴区花园城市建设始终坚持“民生导向”,不只是追求“绿化覆盖率”,更注重让绿色空间真正服务居民生活。空港华苑社区的花架子,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社区干部在日常走访中发现,不少居民热爱养花却受限于家中空间,只能将花盆堆在楼下草坪,既破坏社区绿化美观,又让花草安全成了居民的“心头事”。
“花园城市不只是‘有花有草’,更要让居民‘有处养花、放心养花’。”基于这一思路,社区迅速搭建花架子,让居民的绿植有了“安稳家”。这种“居民盼啥就干啥”的务实举措,让花园城市建设跳出“单纯造景”的框架,成为回应民生痛点的治理抓手。当居民看着自家花草在花架子上舒展枝叶,不仅感受到了绿色生活的惬意,更体会到社区治理“踩在群众心坎上”的温度。
花园城市建设带来的绿色空间,正悄然打破邻里间的“陌生壁垒”。在空港华苑社区,花架子成了邻里交往的“绿色催化剂”。居民们自发组建“护花小队”,轮流给公共区域的花卉浇水、剪枝。原本只是点头之交的邻居,凑在一起讨论浇水频率、交流施肥妙招,一来二去成了熟门熟路的朋友。这种因“绿”而生的互动,让社区从“居住单元”变成了“情感共同体”。
“花架子往哪放、选什么样式”,这些看似细微的问题,在空港华苑社区都经过了居民议事会的充分讨论。居民在共同养护花草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了“共同养护—问题协商—协作解决”的自治闭环。有居民提出“花架子边角可以加个小挂钩放工具”,大家就一起讨论改造方案;有人发现部分花卉适合半阴环境,就主动调整摆放位置。大兴区花园城市建设中“共建共享”的理念,就这样通过花架子落到了实处,让居民从“绿色成果享用者”变成了“绿色空间建设者”。
这种参与式治理,正是大兴区推动花园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不追求“大手笔”,而是以绿色空间为支点,让居民深度参与决策。当居民看着自己讨论的花架子从图纸变成实景,当护花小队的养护建议被社区采纳,“主人翁”意识自然生根发芽。正如居民们常笑着说的:“咱这花架子,真不是‘花架子’!”这句朴实的肯定,道出了花园城市建设中“绿色”与“治理”相互赋能的深层价值。
从空港华苑社区的花架子到全区各处的街角花园,大兴区花园城市建设正以“小而美”的绿色空间为切口,推动社区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型。当绿色成为凝聚民心的纽带和激活自治的载体,花园城市便不只是“看得见的风景”,更成为“摸得着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