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榜样精神引领社会风尚,用道德力量托举城市文明。2025年“大兴榜样”6月榜单揭晓。这些来自基层的先进典型,用坚守诠释初心,以奉献丈量人生。他们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在点滴善举中彰显大爱,用行动诠释新时代的文明内涵。
乡村振兴
大兴区首个红色文化类 博物馆诞生记
鲍维江,男,群众,现任大兴区收藏协会会长、大兴区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在多年的收藏工作中,他执着挖掘研究、收集整理革命红色文物,每闻红色革命文物的线索,就不惜路途远,不论价格高低,一律购买。几年来,他行程数万公里,自费80多万元,积累革命红色实物200余件、红色革命资料200余万字、革命历史照片近300张,为建馆奠基。
他积极发动志愿者,四处请教专家、知情老人等,历经一年多的努力,在大兴区相关部门以及镇、村的大力支持下,2024年10月15日,博物馆成功建立并通过验收,成为大兴区第一个在北京市文物局注册的红色文化类博物馆。
乡村振兴
科技赋能小农场 乡村逐梦正当时
宗宝桢,女,中共党员,长子营镇白庙村西家庭农场负责人。她凭借“小而精”的模式,将田地打理得井井有条。在传统农业转型中,她勇于创新,冬天用声波助长仪给蔬菜“听音乐”,提升蔬菜生长速度与抗病能力,奏响科技兴农曲。她还紧跟互联网潮流,将农场视频发布到短视频平台,让农产品销往更广市场,在她的努力下,农场荣获“北京市示范级家庭农场”称号,吸引众多游客到农场采摘、品尝农家菜,为乡村振兴贡献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