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源街道滨河西里北区10号楼四单元,总能遇见一位头发灰白、精神矍铄的阿姨。她声音洪亮,笑容亲切,眼神里透着股使不完的劲儿——她就是80多岁的楼门长崔永兰。从年轻时的村支书、卫生院副院长、知青办主任、商店经理,到退休后扎根社区,崔永兰始终是大家公认的“一把好手”。如今,作为楼门长的她,更是将满腔热情倾注在服务邻里、建设家园的点滴小事中。
邻里事就是自家事
崔永兰对10号楼四单元住户们的情况非常熟悉。谁家刚搬来,谁家租户换了,哪家有小孩,她都清清楚楚。居民们信任她,甚至放心地把家门钥匙交到她手上。崔永兰的电话簿里,记着住户们的联系方式,谁家有事,“崔姨”总能第一时间出现。
一天清晨7点刚过,三楼的住户就敲开了崔永兰家的门,焦急地说:“崔姨,您家有什么动静没有?我屋里管子老响,一宿没睡着觉!”崔永兰立即带着三楼邻居一层层排查,当敲开二楼的门时,发现原来是住户图凉快,把风扇绑在了管道上,风扇转动碰撞管道,形成噪音源。“不能只图自己凉快啊,吵得人家一晚上睡不着觉。”崔永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二楼住户听后,立刻认识到不妥,赶忙解下风扇。一场邻里间可能产生的摩擦,就这样被崔姨的细心和热心悄然化解。
老党员汇聚“小天使”
退休后的崔永兰闲不住。2004年,她和几位志同道合的老党员一拍即合,成立了“老党员小天使”志愿服务队。初衷很朴素,给孩子们讲讲党的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同时也能帮家长照看孩子。然而,服务内容从最初的讲故事、带孩子,逐渐扩展到暖心慰问残疾人、清洁公共卫生、打理花草树木……点点星火,在崔永兰和伙伴们的精心呵护下,越烧越旺。
志愿者队伍也不断壮大,不仅有老党员,还吸引了许多社区的小学生加入。孩子们稚嫩的“小手”拉起了更多居民参与的“大手”,共同为建设美好家园出力,“老党员小天使”成为社区一道温暖而充满活力的风景线。
变废为宝 点“荒”成景
10号楼拐角处一片生机勃勃的小花园格外引人注目。牡丹、芍药、月季、仙人掌……各色花卉争奇斗艳,成了居民们休闲聊天的好去处。然而以前,这里却是一片堆满垃圾的荒地。
看着眼前的荒地,崔永兰和老伴王贵华坐不住了。他们带头清理,拉走了整整6车的垃圾。接着,他们把楼前改造挖出的废土运来,铺在原本是石子的地面上,硬是垫起了20多公分厚的土层。邻居们被他们的行动感染,默默加入进来,有的贡献花苗,有的拉来肥料,大家伙儿谁有空谁搭把手,浇水、施肥、除草、打药、修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昔日的垃圾场终于变成今天繁花似锦的小花园,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浸透着邻里共同的心血和守望。
细心的人还会发现,崔永兰在楼门前的空地上有一辆三轮车,邻居们会把废弃纸箱、塑料瓶放进去,10号楼四单元的居民都知道,可回收垃圾得给崔姨留着。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每隔一段时间,崔永兰老两口就会把这些废品卖掉,所得的钱款,一分不少地都用在缴纳单元楼道的公共电费上。一盏盏明亮的楼道灯,无声地诉说着这份默默的付出。
“没有什么大事,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这是崔永兰常挂在嘴边的话。然而,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被她经年累月地坚持了下来。她用最朴实的行动,一点一滴地擦拭着社区的角落,温暖着邻里的心房,也垒砌起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楼门与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