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真是干了一件利民的大事!”刚装上热水器的下寺村村民姜阿姨看着充足的水源开心地合不拢嘴,一边洗菜一边感慨地说。

近年来,房山区张坊镇党委政府积极发挥党建工作引领作用,建设坚强的战斗堡垒,引领业务、促进发展,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提升。

以下寺村为例。时任下寺村党支部书记胡爱武和村两委干部,在张坊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建引领,依托乡村振兴,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解决了村里几十年都未曾完全解决的“吃水难、用水难”的问题,全天候24小时为村民供应水源。

下寺村位于张坊镇政府北500米,村南紧邻旅游交通要道周张路。不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风景秀丽,更是张坊镇磨盘杮种植第二大产量村。全村总面积7650亩,耕地323亩,现有401户748人,由于产业比较单一,且人均耕地仅0.4亩,土地资源的缺乏、村集体产业薄弱和近年磨盘杮的滞销,导致农民收入微薄,2016年被确定为低收入村,而这个村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水资源匮乏,不仅导致农民吃水难,更使得种植的玉米、磨盘杮等作物长势一般,果品销售渠道也单一,收入微薄,受政策限制退出第二产业和养殖业,第三产业尚未发展。

时间追溯回70年代,村里全靠打井挑水喝。村民孟庆丽回忆道:“小时候,家里用水吃水都是靠挑水喝,那时候爸爸每天天不亮就去很远的地方挑水。来回要挑好几趟才能把水缸灌满,每次累得满头大汗,汗流浃背。特别是冬天的时候,打完水往回走的路上,一不小心摔了,又是一场空,又要重新去打水。”

这样艰苦的日子一直持续到90年代,国家实施水利改革,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下寺村建井并为每家每户铺设水管,村民终于告别了不辞辛苦又路途遥远地去挑水的日子,在家就能用上水。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虽然水管有了,抽水的井也建设了,但是对于当时相对比较贫困的下寺村来说,每天统一抽水产生的电费却十分高昂,难以维持长时间供水,每天最多只能供应2小时的水,于是村里为了方便村民用水的时间,将村域划分东西两个片区,每天抽水时间固定在上午6点和下午2点分别供应水源,即便如此,一到夏天仍有1/3的村民吃不上水。

“以前洗衣服就像打仗一样,必须速战速决,要不就没水了。”村民李女士说。

供应的时间短,村民就集思广益,利用储水的方式,在珍贵的时间里,储满每天需要的水量,再使用太阳能产生热水,由于是将储水桶放在屋顶自然流动式,几乎没有水压可言,洗澡时用水可以说和“点滴式”相差无几。尤其在寒冷的冬天,水管冻了是常态。

“打仗”的日子一直持续到2008年,村里水管因十几年使用问题,产生了钙化堵塞,村里全面更换了一次水管,并将用水时间提高至3小时。可随着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吃水难、用水难”的问题愈发凸显。

为了改变下寺村低收入村的现状及“吃水难、用水难”的问题,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坚持问题导向,坚守为民服务的理念,最终确定以村党支部建设为先导,做大做强村集体产业,凝心聚力带领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的思路打响了“脱贫攻坚”的第一枪。

下寺村党支部充分利用各级关于促进低收入户增收的政策,整合各方帮扶资金,建设完成150亩生态采摘园,成立专业合作社,围绕果园的日常管理和运营,结合“党建带妇建”村级党建创新项目的建设,成立了以12位低收入户妇女为主的专业种植合作社,为下寺村的低收入户妇女就业创业提供了有力平台。依托产业促进低收入户增收,在以上两个产业项目和村一事一议工程、环境整治、村域绿化等工程施工中,最大限度地雇佣村内低收入户劳动力,增加他们的工资性收入,2017年共雇佣低收入户劳动力74个,仅此一项,使这些参加施工的低收入户平均增收6360元。

虽已有集体产业,但经济基础还是非常薄弱,水资源匮乏的问题还是无法得到完全解决。正在一筹莫展之时,2018年,张坊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下寺村被定在第一标段建设,为解决“吃水难、用水难”问题,注入了催化剂。

2018年以来,下寺村紧锣密鼓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铺设主路2万余平方米,新增路灯、狠抓环境整治、购买垃圾桶、垃圾分类宣传、厕所革命……随着基础设施逐步改造,改善了村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开拓乡村旅游市场,让村民充分就业,2020年底,下寺村成功摘下贫困的帽子。

随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不断深入推进,下寺村从每天供应3小时水提高到6小时再到12小时。但无论如何在原基础上改变,都无法实现24小时不间断供水,如果要改变现状,必须“破局”,重新合理化铺设管道,并加设水表。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巨大的民生工程。

2021年,时任张坊镇党委书记王文路十分重视,经常下村指导工作,新一届下寺村党支部书记胡爱武心系群众,勇挑重担,“一定要尽快解决下寺村民‘吃水难、用水难’的问题,再艰难我们也要全力攻克,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好这件民生大事。”胡爱武团结带领村两委干部通过多次讨论和细致的分析,一场为民而战的“水”攻坚战拉开了序幕。

对村内饮水管道进行全面改造,铺设主分水管道2.5万米。有时候因各种原因会停水好几天,村民们都毫无怨言,共克时艰。在村民的万般理解和支持下,终于顺利地为各家各户安装上了新的输水管道。本以为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却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压力调至正常压力,地势高的村民家水压就小,如果压力调到6,地势低的村民家总是会爆管……”胡爱武正焦急地找专家寻求帮助。在与专家的多次研究后,终于找到了问题症结,对地势高低分界处安装减压阀,一个不行就安两个。终于在2022年3月25日这天,试通水成功。

“梦想成真了,24小时有水感觉好方便,好幸福。”村民李志芳欣喜地说,眼中流露出满满的幸福感。“现在洗衣服不用‘打仗’了,下班回来想啥时候洗衣服就啥时候洗,那种焦虑感完全消失了。家里也装上热水器,用热水特别特别方便,水量大还稳定。”村民孟庆丽幸福感溢于言表。

许许多多幸福的声音汇聚成了一曲美丽乡村赞歌,看着村民们幸福的模样,一切的付出和努力、辛劳与汗水都是值得的。如今,下寺村不仅改善了水资源匮乏,更是打造成了一个美丽、绿色、文明、和谐的村落,在村党支部书记胡爱武的带领下,下寺村挥别了那些艰苦的岁月,迎来了幸福曙光。

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在“一区一城”新房山的建设下,在张坊镇党委政府的正确带领下,以及村党支部的不懈努力下,下寺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从一棵嫩芽逐渐成长为一棵小树,在未来,解决了水贫乏的下寺村,必将会在水充足的滋润浇灌下,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带领百姓走向幸福小康。

(责任编辑:王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