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燕山地区大力推动老龄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尊老爱老、助老敬老工作中广泛宣传、积极引导,涌现出一批好媳妇、好儿女、好员工等“孝亲敬老”的模范。在北京市房山区卫健委开展的2022年度“孝顺之星”评选活动中,燕山地区迎风街道陈淑萍、向阳街道姜华、东风街道王青花、星城街道杨喜梅四位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荣获房山区2022年度“孝顺之星”称号。
志愿服务十三载 不忘初心暖人心
“一善之功不为难,难于不懈付年年。”迎风街道迎风六里社区志愿者陈淑萍,十三年如一日,长期上门为行动不便老人义务理发。为居民服务一次简单,服务一年也不是太难,但坚持为居民服务十三个年头,志愿服务1300余人次,说起容易做起难。2004年,她从单位退休以后,学习了理发的手艺,从此开启了义务为困难老人上门理发的工作。周边老人有行动不便的、不方便出门的,都会联系陈淑萍。除了上门理发,她还会顺便帮助老人干些家务活,擦桌扫地、归置物品、倒垃圾等。陈淑萍还经常到迎风街道的福海养老院里为老人理发,帮老人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当大家对她提出表扬时,她总是腼腆地微笑着说:“我是一名最普通的共产党员,做的都是最普通的事,不值一提”。
以善先行做表率 用心筑爱重品行
向阳街道富燕新村有一名普通的退休职工姜华,因种种迫不得已的原因,她经历过两次婚姻。虽然她已经有稳定的家庭,但是在看到第一次婚姻中的前婆婆无家可归、无人照料时,她义无反顾、冰释前嫌,收留了前婆婆,并悉心照顾、无怨无悔。前婆婆子女全部都在国外,在老人走投无路之时,姜华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
老人儿女不在身边,自己也无法行走,心情时常抑郁。姜华为了能疏解老人情绪,每天陪在老人身边轻声细语开解她,让她有被需要的感觉。在几个月的不懈努力下,老人的精神状态慢慢好转。一家人在姜华的影响下,积极和老人沟通互动、分享物品,女儿、小孙女时常逗老人开心。尊老爱幼要用心,宽容待人显真诚。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庭美德就这样传承了下来。
无怨无悔勇担当 体贴关爱行孝道
东风街道羊耳峪西区,常常看到一位蹒跚着背着老人的身影,这个人叫王青花,而她背上的老人是她的母亲,王青花正背着母亲去医院看病。王青花的母亲在2014年得了老年痴呆病,生活不能自理,王青花就天天陪在母亲身边,精心照顾母亲。
母亲今年87岁,身体状况好一天坏一天已经很多年。作为女儿,照顾母亲洗漱、喂饭、按摩、烫脚、通便,每天重复这些繁琐和护理的步骤,王青花没有任何怨言。在王青花精心照顾下,母亲的痴呆症状一直保持在中期,保持的很好。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王青花说母亲就像3岁的孩子,她也要像小时候母亲照顾自己一样照顾母亲。她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尽自己最大努力悉心照顾着母亲,在兄弟姐妹中树立了榜样。
崇德向善有大爱 孝老爱亲传家风
今年56岁的杨喜梅,原是星城第一社区的居委会干部。自2003年来到社区,到2019年退休,16年如一日,在她心里,早把社区当成了自己家。她所工作的社区是个老龄化特别严重的社区,她始终以身作则,教育引导居民尊老敬老。她常说:“是人都会老,要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我们应该笑脸待老人、百待不厌烦,不让他们委屈,让他们尊严、幸福、快乐地安度晚年”。
如果说在工作上她是用爱心抒写民情,在生活中就是用孝心诠释亲情。她的家里共有4位80岁左右的高龄老人需要照顾。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她把公婆接到了燕山家里。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让公公婆婆“随着性子来”,从不惹老人生气。在她的带动下,儿子也常常带上媳妇来看望爷爷奶奶,效仿父母,让爷爷奶奶开心快乐。
“百善孝为先,行孝教为本”。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孝亲敬老的模范就在我们身边。他们都是普通人,却在琐碎平凡的日子里用日复一日的坚持传承孝道,守护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据悉,燕山地区将开展系列活动推动敬老爱老活动,借助“孝顺之星”评选、“敬老月”等活动安排,渲染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社区居民孝老爱亲的内在自觉。由“小家”到“大爱”,愿敬老爱老情满社区,愿孝亲敬老传承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