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按照房山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在区集中隔离工作组领导下,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第一医院、良乡医院、燕化医院、青龙湖卫生院等区各部门组成120余人的燕山方舱医院团队,由我担任医疗组长。我深知任务艰巨,但我坚信,事虽难,做则必成。

自2022年4月份,受医院党委委托参与筹建房山区燕山方舱医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作为建舱理念。开舱之初,大家心中多少有些恐惧,深知面临的风险,但刘磊大夫说:“哪里最危险,就去哪里,这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战场,此时不去冲锋陷阵,还待何时?”年轻大夫们心中有如此家国情怀,即使面临危险,也毫不退缩,毅然筑起了生命之墙,由此更加坚定了我们医疗团队的凝聚力和战胜疫情的决心。

准备开舱前,防护培训必须到位,绝不能因为我们的疏忽而造成自身感染。疾控科同事对我们进行一一考核,他们一丝不苟、铁面无私,只为大家得到最严密、最安全的防护。考核中的身份只有学员,没有主任、护士长,不管是谁,只要哪步流程错了,重考;哪步忘了洗手,扣分;提问脱防护服期间无意接触了污染区怎么办?正是他们的严谨细致,所有大夫、护士全部考核过关。

11月28日方舱医院正式开始收治病人。方舱医院实行严格的闭环管理,长时间的封闭,也会对病人的情绪造成影响,急切、焦虑、不理解、不信任等,这让我感到工作压力巨大,为了急病人之所急,我便号召这里的每个医生手机24小时保持通畅,随时与患者、值班医生、红区护士沟通病情,指导治疗。下夜班回到驻地还要继续工作到深夜,这里已经没有了时间概念,有的只是病人的需求萦绕脑海。

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刚刚痔疮术后2天,仍需要坐浴治疗,在方舱医院没有此类储备药物的情况下,我就建议患者中药坐浴,并为患者设置专用坐浴治疗间。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这些也成了我们日常工作的常态。

越苦越累,大家更要注意言语态度,理解患者焦虑、恐慌的心理,一定要在点滴细节间透露出我们方舱医务人员的脉脉温情,让患者知道,我们就是他们的家人。“您好,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您哪里不舒服?”“您的背包太沉了吧,我帮您拿一下吧”……正是这些不厌其烦的主动询问成了所有医务人员的本能反应,我们的主动靠前为患者答疑解惑的服务意识,赢得了患者的广泛点赞,他们也更加愿意配合我们的工作,还有的患者逐渐康复后,还申请加入到我们的“蓝精灵”志愿者队伍当中,去帮助其他患者。

最后866名患者全部康复出舱,而我们17名医生也做到了零感染。看着空旷的方舱,我五味杂陈,高兴大家都健康回家,感慨疫情以来带给我们的考验,欣慰这片家园,因我们白衣执甲,用生命守护,终可以跨越寒冬去拥抱春天,只愿我们的方舱医院永远零病人。

我刚从方舱医院回家,便接到医院党委紧急通知,医院成立综合病房,收治重症和危重症肺炎患者,由我担任综合病区主任。我意识到任务的紧急,立马取消休假,去迎接这项更加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