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窦店镇窦店村多年来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全村土地由集体农场统一经营,以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构建了种养循环生产体系,小麦单产不断增加、化肥等投入品不断降低,养殖场也创建了自己的产品品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废弃物实现了零排放,并在2023年,开启了绿色农业的“生态红利”时代。

科学种养育良种

窦店农场种植用地1200亩,上茬种植用于品种繁育的小麦优良籽种,亩产1150斤,可提供优良小麦籽种138万斤,适用播种面积4万亩。

与种植普通小麦相比,良种繁育在基本不增加支出的基础上,每亩可为农民增收560元左右。通过农机农艺融合标准化作业管理,实现科学施肥、合理灌溉,打造优质高产田,已连续10年在北京市小麦高产竞赛中夺冠,2022年窦店村最高亩产达1492.8斤,创造了北京市小麦亩产历史最高纪录。小麦收割后的下半年则种植青贮玉米,为养殖业提供优质饲料。

窦店农场养殖土地面积150亩,年存栏肉牛6000头,年出栏肉牛12000头,配套了先进的智能化、自动化装备,养殖场实现了从饲料加工、精准饲喂、饮水、健康监测、清粪等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打造了高水平的种肉牛养殖基地,“窦店”牌牛肉商标已被北京市工商局批准为“北京市著名商标”,销售市场遍布全国各大城市,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种养结合良性循环,推进农业绿色生态发展

村内种植的小麦秸秆和青储玉米全部用于作为肉牛的饲料,而养殖场产生的牛粪、村内产生的枯枝落叶、蔬菜尾菜等通过协同好氧发酵加工制作有机肥,回用于农田中。

北京市粮食作物创新团队种养结合技术研发岗位专家熊波说:“在肉牛场建设初期,我们就提出来要与周边种植业联合,消纳牛场产生的粪污,建立种养结合循环模式,既可解决农业生产中废弃物处置问题,也可增加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保证了土壤的肥力,降低了化学肥料的投入,为粮食单产不断提高提供了地力保障。同时,肥沃的土壤生产出更优质的青饲料,保障了养殖场肉牛的品质和产量。”

在多方力量的推动下,窦店村内种养殖业实现了种养结合良性循环,消除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了农牧业的有机结合,推进农业绿色生态发展。

机械化助力

农业废弃物加工制作成有机肥,农业废弃物变成了宝贝,但是这个宝贝如何施用也成为打通种养循环的一个堵点。

近些年,在北京市农机推广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窦店村引进了先进的固体有机肥撒施机,彻底打通了这一堵点,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窦店村购置的固体有机肥撒施机选型了立式螺旋撒施装置、V型肥箱且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液压推送式固体粪肥撒施设备,经过实地检测,该设备行进方向撒肥均匀度较高,平均能达到90%左右,作业效率在20亩/小时,与人工撒施有机肥2-3亩每天相比,省工效果明显,有了撒肥机的助力,有机肥撒施不再是难题,也彻底打通了种养循环堵点。

农机服务组织挑大梁

窦店村的种植业、养殖业之间的物质循环流动离不开农机服务组织的助力,村内成立自己的农机服务队,配有耕整地设备、种植设备、有机肥撒施设备、秸秆收集运输设备等,负责大田的种植、秸秆的收集运输、有机肥的撒施、养殖粪便的收集运输等,将种植业、养殖业、废弃物加工业有机串联起来,形成了完整的种养循环产业链条。

窦店村充分发挥集体经济优势,合理规划种植业、养殖业、废弃物加工业,汇集各方科技资源,以农业绿色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为目标,以机械化作业为载体,以农机服务组织为桥梁,构建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新发展模式,废弃物加工转化为有机肥,培肥了地力,为粮食和农副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基础保障,通过产量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由此,种养循环模式开启了绿色农业的“生态红利”,既增绿又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