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工作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石,更是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抓手。近年来,门头沟区潭柘寺镇积极探索法治建设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以“法治联盟”为载体,通过创新普法形式、整合多方资源,构建起覆盖全领域的法治宣传教育体系,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法治动能。
一是干部学法强根基,法治思维塑先锋。为推动辖区干部树立“关键少数”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构建“专题培训+实践应用”双轨并行的学法机制。系统化培训夯实基础,邀请专业团队开展关于《行政复议法》《民法典》《宪法》等法治讲堂,结合案例剖析法律适用,强化干部程序意识和证据思维。针对普法难点、依法行政痛点制定解决方案,出台《潭柘寺镇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实施办法(试行)》,规范基层权力运行,通过“学用结合”模式,干部依法决策能力显著提升,自2021年度至今,我镇行政诉讼和复议案件实现零败诉,法治意识明显增强。
二是多方联动聚合力,“普法联盟”全覆盖。打造有影响力的自有普法品牌,提高辖区法治宣传教育知晓率。成立镇“普法联盟”,整合辖区12个行政村、8家重点单位及区检察院、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镇派出所等执法力量,打破部门壁垒,形成“节点+常态”宣传矩阵。在12·4宪法宣传周期间,组织“法治进校园”巡讲,覆盖镇域所有学校,通过宪法解读、模拟法庭等活动,让法治精神浸润青少年心田。针对景区游客和消费者推出“防骗指南”,嵌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点;联合区人保局、区政协、区法院等多个单位开设劳动人事争议纠纷调解中心,并设立法律咨询站,以案释法化解矛盾。截至目前,共接待法律咨询来电来访3198人次、调解群众纠纷262件,累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185场,实现普法触角向“最后一公里”延伸。
三是密织普法阵地网,法治惠民新格局。聚焦“阵地化、场景化、便民化”目标,构建多层次、立体式法治宣传矩阵,推动普法教育融入群众生活。将南村“法治文化长廊”作为核心阵地,设置“法治历史”“民法典与生活”“乡村振兴法治同行”三大主题展板30块,通过漫画图解、案例解析、二维码延展阅读等形式,将法律知识可视化、趣味化。同时,打造“普法凉亭”配备智能终端,可一键查询劳动维权、遗产继承等常见法律问题。开展“亭下微课堂”等普法活动16场,成为村民学法议事的“法治会客厅”。打造“法治图书角”,涵盖法律读本200余册,开放至今借阅量超300人次。针对青少年群体,开设“法治成长宣传栏”,结合模拟法庭、法治手抄报等活动,实现法治教育“从墙面到心间”。
四是民俗活动巧普法,精彩纷呈润民心。深挖传统文化与法治宣传的结合点,开展“法治春联”“法治灯谜游园会”“法治灯笼”等活动,将法律知识融入民俗活动,让普法“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不断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法"动力。
五是青春筑梦夏令营,法治护航成长路。创新推出“普法夏令营”,培育“潭柘普法小先锋”,以“法治漫画分享、人民法庭深度体验、安全教育课”等为主要内容,以“参与式、体验式”新型普法学法方式,调动青少年学法热情。通过绘制《未成年人保护法》主题漫画理解法律内涵;组织参观法庭和“模拟法庭”实践,强化规则意识;组建由法治讲团开展"法治课程"系列活动。自2022年普法夏令营品牌运营以来,举办活动10场,累计普惠学生200余人,在校园中营造了学习法律知识、共同维护平安校园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