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学期开学后,北京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体育八条”),将身心健康教育融入学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顺义区积极响应落实,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让中小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让孩子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
顺义五中的学生们在上体育课。
踢足球、打篮球、做仰卧起坐、练习单杠……在顺义五中的体育课上,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各项运动。随着天气逐渐转暖,一节课后,部分同学额头已经冒汗。
大课间,学校组织集体跑步。
“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是此次“体育八条”要求落实的重点,同时也在体育课的内容上提出了新要求,包括小学、初中要将“三大球”至少一项纳入体育课必修内容。顺义五中德育主任、体育教师金明阳说:“本学期,我们在‘三大球’、上肢力量训练和提升心肺功能等方面持续发力,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设计丰富的课堂内容,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学生在大课间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14时30分,在中关村一小顺义学校的操场上,孩子们正进行跳绳、仰卧起坐、投掷沙包等活动,这是学校的大课间时间。中关村一小顺义学校正高级体育教师贾利军介绍:“本学期,学校上午的大课间以跑操活动为主,下午则以综合体能为主,助力学生体能的全面提升。”
六(1)班学生王琳畅说:“现在体育课的活动特别丰富,和同学一起比拼的过程中,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增进友谊。现在我们都特别喜欢上体育课!”
学校打造多个体育社团。
中关村一小顺义学校还打造了多个体育社团,如篮球、足球、田径等传统体育运动,并结合区域特点开设舞龙、舞狮、变脸等民族特色体育活动,引进轮滑、跆拳道、飞盘等潮流体育运动,以此来丰富校园体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校园内选择一到两个自己喜欢的项目,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提高运动技能,提升运动能力。
顺义区初中体育教研员郭新介绍:“我们抓住课堂主阵地,遵循大健康教育理念,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方方面面。通过培训教师推进大单元、模块化教学及不少于10分钟的体能练习,结构化设计‘学练赛评’课堂教学内容,切实做到精讲多练,强化运动负荷监测,做到每一节体育课让学生‘有趣、出汗’。”
顺义区各中小学将按照市教委统一要求,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组织学生开展班级赛,真正做到“班班有比赛、人人都参与”,提高班级赛的覆盖面和参与度,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