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周兴骑上单车,准备从城市副中心出发,夜游天安门。自从被朋友拉着参加第一届运河绿道骑游周以来,周兴就被这项运动吸引了,“几乎每周都会和朋友一起夜骑行,长安街、中轴线、城市滨水绿道、环球影城,都是我们最爱的骑行路线。”

网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今年,城市副中心先后举办了运河骑游季、北京自行车联赛(通州站)等多个骑行赛事,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相关要求的同时,极大地满足了群众参赛意愿。在赛事的带动影响下,越来越多市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

绿道已成为城市副中心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近年来,副中心相继完成三条市级绿道建设工程、重要通道生态游憩带建设工程,建成多条优质绿道,共375.5公里。今年,区体育局还推出了十大骑行路线,极大方便群众休闲锻炼。

城市在变,生活方式也在改变。运动健身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塑造了这座城市朝气蓬勃的气韵。

飞盘比赛去年首次在副中心亮相,吸引了来自全市的21支队伍、400余名飞盘爱好者参加。为了参加比赛,不少选手前一天就来到副中心“考查”。海淀区选手王伊宁说:“我和小伙伴提前一天过来的,看了大运河夜景,感觉副中心是个特别时尚的地方,比赛的氛围很棒,赛事组织相当专业。”

“以前我们举办的多为骑行、马拉松、篮球、足球等老牌体育赛事,今年随着副中心吸引力、影响力越来越大,露营、飞盘、桨板等网红、潮酷赛事轮番登陆,且都为首届赛事。”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对城市副中心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体育赛事作为副中心对外交流的窗口,正全方位展示着年轻、朝气、活力满满的城市形象。

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身穿古装的少年脚踩轮滑,开始了精彩的花样轮滑表演。去年,全国短道速度轮滑大区赛北京站暨通州运河青少年轮滑邀请赛在北京奥通之翼国际轮滑运动中心举办,这也是首个落地副中心的全国性轮滑大赛。

作为全市最大规模的轮滑比赛,全国短道速度轮滑大区赛北京站落户城市副中心,看中的就是这块全市规模最大、最专业的轮滑场地。区冰上轮滑运动协会理事长戴杨杨介绍道:“我们以前没有专业训练场地,孩子们训练、参加比赛都要东奔西走,到别的区。场地建起来后,不仅训练方便了,大大小小的各项比赛也多了起来,给了孩子和家长极大的信心和鼓舞。”

专业场地外,交通、住宿、餐饮等齐全的配套设施,也是赛事落地副中心的助力因素。“今后孩子们在家门口参加全区、全市、全国专业比赛的机会会越来越多的。”戴杨杨表示。